如何通过日常练习提升你的沟通力?
如何通过日常练习提升你的沟通力?
在这个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清晰的语言表达变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能够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都是一项关键技能。本文将分享几个实用的方法来帮助你提升沟通力,包括结构化表达、使用逻辑连接词以及多加练习口语等技巧。通过这些方法,你可以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在各种场合下都能游刃有余。
沟通能力的五个层次
沟通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它包含了多个层次的价值和作用。从最基本的生物信号传递,到复杂的情感交流和进程设计,沟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基础应用:最低层次的信息传递
人类作为生物群体,在还没有进化之前,人类的发声主要是用来干三件事,第一,预计有危险,第二分享哪里哪里有食物,第三表达我喜欢你。
- 功能应用:表达情绪和欲望
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产生语言后,诞生了文字,人类的说话有了提升,内容也更多,叫文明的发声,然后加入了诗歌,用来表达情绪和欲望。
- 上台阶:叙述说明复杂的情况
随着智慧文明发声之后,开始提升为叙述说明复杂的情况,原来是不会发布危险警告的,但是随着我们文化的进步,人类智商的提升,我们开始能够去叙述说明复杂的情况。例如:当遇到危险时,哪个方向来的有多少人?什么装备?我们有多少逃避的距离?有没有可能赢?我们需要准备什么东西?我们是逃还是迎战还是怎么样?能够多方面清楚地说明情况。
- 交互方式:维系关系和情感
原始人也有情感,但是不会表达,于是后来开始用说话来维系关系和情感,表达对他人的喜欢和看法。
- 创造发生:改变进程设计
常见的沟通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性地采用某种特定的沟通方式。这些沟通模式不仅影响着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也反映了我们的性格特点。
- 消极被动型
消极被动型的沟通者不惜一切代价地回避矛盾冲突。他们害怕与他人不同,尽量不做任何会惹人注意的事,更加不会主动去批评、招惹别人。比如说,他们往往会等别人已经发表意见,或者主动询问对方「你怎么想」之后,才说出自己的观点,以避免和他人的意见不一致。面对别人的不合理或者过分要求,他们通常能妥协就妥协,能退让就退让,妥协、退让不了的就强逼着自己忍耐。到了实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可能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也会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他们突然爆发,旁观者时常会觉得费解,怎么他们对这么小的一件事情反应那么大。我认为「老实人发起火来最可怕」说的就是消极被动型的沟通者,平时顺从忍耐,等到实在忍耐不下去时,可能会爆发出灼人的怒火。
- 攻击型
与消极被动型形成鲜明对照。消极被动型的人把主动权交到旁人手里,而攻击型的人则是要让旁人服从自己。消极被动型不惜一切地避免冲突,攻击型则是无论如何都要赢得冲突,不管别人会付出什么代价。攻击型的最终目标是控制他人,他人的需求、喜好、权利相对不是那么重要。攻击型的人就好比是狼群里的头狼,必须占据统治地位,让其他的狼俯首帖耳。有趣的是,很多攻击型的人并不认为自己霸道、想控制别人。他们觉得自己也是被逼无奈,其他人实在是太无能、太搞不清楚状况……如果他们不发火,事情就做不成,所以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的行为是完全合理的。
- 消极+攻击型
这是最为隐蔽的一种沟通类型。这类沟通者有攻击型常见的愤怒感和攻击性,但是他们惧怕直接爆发导致的后果,于是把自己的攻击性和霸道隐藏在「老好人」的面具之后,用背后的手段间接地操控他人。举个例子,周五的时候领导交代下周一交给他一份 n 页纸的报告,工作繁忙导致员工必然无法按时交稿,得在周末加班才行,而周末已经安排好了一个出行计划。一个攻击型的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可能会直接跳脚,「周一根本来不及吧,我周末都和别人约好了,没办法加班,领导你怎么老是叫我做这种事情,你不叫张三去做,张三该不是给你送红包了吧?」。如果是消极被动型的人,基本上会默默取消掉自己的周末计划,乖乖地加班完成任务。而一个消极+攻击型的人,最典型的做法是表面上「愉快」地接下任务,然后周末按自己的计划出行,等周一的交稿时间快到了,歉意地去和领导说「领导,某某部门不给力,该上传的数据没传上来,我这报告没法写,你看这多耽误事,真是不好意思。等他们传上来我就马上把报告交给你,我这次一定盯得紧一点」。用这种方式,消极+攻击型的人既小小地回击了领导,又规避了责任。你会发现,消极+攻击型的人经常会有各种貌似合理的理由,使得事情最终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而且其他人还觉察不出TA的责任。然而,这种操控他人的人际模式并不是没有任何代价的。相处时间长了以后,别人虽然无法明确指出TA的缺点,但总觉得这个人哪里不太对,似乎不怎么可靠。
- 自信表达型
自信表达型的沟通者能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他们既不会轻易妥协,也不会试图控制他人,而是通过清晰、直接的沟通来达成共识。这种沟通模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日常练习方法
提升沟通能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练习。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练习方法:
- 关掉屏幕,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
研究表明,过多的"屏时"会阻碍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发展。家长可以为孩子制定每天的"开机"时间,并严格执行。同时,可以将"屏时"作为奖励机制,鼓励孩子参与其他活动。例如,"先练篮球30分钟,才能玩15分钟植物大战僵尸"。
- 一起阅读,特别是亲子阅读
研究表明,培养语言沟通能力的最好方法是阅读。建议家长把跟孩子一起阅读当做一个神圣的 “仪式” 来进行。比如规定睡觉之前的15分钟,是雷打不动的阅读时间。对于还不会读书的小孩,家长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指着文字,或者图片,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有的时候故意把书倒着拿,反着读,看孩子是否注意到并纠正你。对于认字的孩子,可以跟他轮流读,也可以让兄弟姐妹一人读一个段落,你在旁边提些具体的问题,比如 “这段很有趣,你觉得有道理吗?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这一个章节到底讲了什么?” “哈利波特为什么这样做?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等等。
- 叙述事件,帮助孩子回忆和组织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鼓励孩子叙述发生的事件。例如,在参加完活动后,可以问孩子一些具体的问题,帮助他们回忆和组织语言。比如:"你最喜欢哪种动物?""最不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 边走边聊,利用散步等日常活动进行交流
在散步或其他日常活动中,给予孩子全部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引导话题。对于语言能力较弱的孩子,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周围环境;对于语言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提出开放式问题,鼓励他们表达观点。
- 共同进餐,设定无屏幕的用餐时间
进餐时间应该是家庭成员沟通的重要时刻。建议在家门口设置手机"投放点",确保用餐时没有电子设备的干扰。家长要以身作则,避免在餐桌上处理工作事务。
- 兴趣交流,通过共同话题促进面对面沟通
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通过共同话题促进面对面的交流。例如,如果孩子喜欢汽车,可以带他们去车行与销售员交流;如果孩子对天文学感兴趣,可以多去天文馆参观并鼓励他们与讲解员互动。
有效沟通的关键技巧
要实现有效的沟通,需要掌握一些关键技巧:
- 明确目标
在沟通前,要清楚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这有助于保持沟通的方向性和效率。
- 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
沟通不仅仅是传递信息,还包括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要注意通过语气、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增强沟通效果。
- 达成共同协议
一次完整的沟通应该以双方达成共识为目标。这需要倾听对方的观点,并在必要时做出调整。
- 减少沟通漏斗造成的损失
在沟通过程中,信息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丢失或扭曲。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 事前准备:设定目标,分析现状,准备应对措施
- 确认需求:通过开放式、封闭式、引导式和反问式提问了解对方意图
- 积极聆听:通过目光接触、适时反馈等方式展现专注
- 阐述观点:使用5W2H框架清晰表达意图
通过持续的练习和对沟通技巧的掌握,我们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在各种场合下都能自信地表达自己。记住,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需要我们既关注自我表达,也要重视倾听和理解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