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清大洞真经》:道教修行的经典传承与现代实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清大洞真经》:道教修行的经典传承与现代实践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A%E6%B8%85%E5%A4%A7%E6%B4%9E%E7%9C%9F%E7%BB%8F/7690961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A%E6%B8%85%E6%B4%BE/1269725
3.
https://m.163.com/dy/article/JEEFH2U40521DNSE.html
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101049424748774
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473635392424040
6.
https://m.qidian.com/ask/qbpjdtuiqvx
7.
https://m.qidian.com/ask/qgtskbpnjjd
8.
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xuanxuewushu/10431/
9.
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966018&remap=gb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A%E6%B8%85%E7%BB%8F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6%B4%9E%E7%9C%9F%E7%BB%8F

《上清大洞真经》是道教上清派最重要的经典,被誉为“三奇第一之奇”,在道教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经典形成于东晋时期,由杨羲等人用隶字写出,后经陶弘景等人整理完善,成为上清派道士修行的核心依据。

01

经典内容与修行方法

《上清大洞真经》全书共39章,以歌诀形式叙述存神法,主要内容包括存思五方之气、日月及二十四星等。其修行方法独特而神秘,体现了上清派对人体内精气神的深刻理解。

02

存思法:身心合一的修炼之道

存思法是《上清大洞真经》的核心修行方法,通过存思天地之神进入人体,实现人体之神与天地之神的混融,以达到长生不老、飞登上清的境界。

具体操作包括:

  1. 存思五方之气:修炼者需分别朝东西南北中五方静心闭目叩击牙齿,默诵用于五方不同的咒语(分别为《太帝君素语内咒》、《天帝君素语内咒》、《南极上元君素语内咒》、《后圣帝君素语内咒》、《太微天帝君素语内咒》),五方之颜色分别为青、赤、白、黑、黄。再分别引若干次,口咽唾液,让精气分别充入人身中肝、心、肺、肾、脾五脏,结成状如木星、火星、金星、水星、土星之神。这种五方坛式结构方式,明显受阴阳五行学术的影响,并与古灵宝《五篇真文》和《五符序》近似。

  2. 存思日月:主要内容是:“口及日月一息,分三九咽,结作二十七帝君”,其中“九帝不入绛宫,穿尾闾穴,上入泥丸;又九帝亦下穿绛宫,入下关之境;又九帝九中关之境。令日光使照一身,内彻泥丸,下照五脏肠胃之中,皆觉洞照于内外,令一身与日月之光合。良久,叩齿,用‘嘻’字吐息。”

  3. 存思二十四星:“此法每日行住坐卧,皆可修之。”主要过程是:“口吸二十四星一息,咽津二十四过,时觉吞一星从口中径至脐中,又觉星光映照于一腹之内,洞彻五脏,又存星光化为二十四真人,并口吐黄如烟,以布脐中。

这些存思方法,体现了古人对生命、宇宙的探索和思考,对于了解古代宗教、哲学观念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03

现代实践:从宗教修炼到养生健身

在现代道教修行中,《上清大洞真经》的存思之法更多被视为一种养生健身之法。其关于穴位名称、气血津液及人体结构观念等,与传统医学有暗合之处,对现代的健身锻炼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然而,随着内丹术的兴起,该经书的宗教影响力逐渐减弱。现代道教徒在实践中,更多将其视为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的对象,而非主要的修行依据。

04

文化遗产:理性对待道教修行

作为华夏古代典籍,《上清大洞真经》中的存思之法虽带有神秘色彩,但所蕴含的养生观念和对人体的认识,还是比较宝贵的。它承载了丰富的道教思想和文化内涵,是研究道教上清派历史、教义的重要资料。

在对待它的理论体系时,应辨析理解,不宜盲从。毕竟,时代的发展催生了很多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对于其中的超自然和神秘内容,应当保持理性的思考,毕竟,时代的发展催生了很多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