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吃了就不能停?ESC新指南:这3种情况,需停药!
降压药吃了就不能停?ESC新指南:这3种情况,需停药!
降压药一旦开始服用就不能停?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事实上,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高血压患者是可以考虑停用降压药的。近期发布的欧洲心脏学会(ESC)高血压指南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本文将根据指南内容,为您介绍三种可以停用降压药的情况。
轻度高血压
在ESC高血压新指南中,明确指出了高血压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指南建议,对于血压超过140/90mmHg的患者,无论心血管疾病风险高低,都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但同时,新指南也强调,在启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同步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高血压的初始治疗关键,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减重、保持良好睡眠和管理情绪等,这些都有助于降低血压。如果患者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能够将血压控制在达标水平(129/79mmHg以下),则可以在3个月内考虑逐渐减少用药量或停用降压药物。
因此,对于新诊断的轻度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仅略高于140/90mmHg,可以同时采用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一旦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成功控制血压,降压药物是可以停用的。
药物不良反应不耐受
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长期服用一线降压药(如地平类、沙坦类、普利类、噻嗪类利尿剂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脚踝水肿、头晕、头痛、咳嗽、疲劳、腹泻或便秘以及勃起功能障碍等。通常这些不良反应都是可以耐受的,不会因为轻微副作用而停药。
但随着年龄增长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体机能会发生变化。某些情况下,继续服用特定降压药可能带来较大风险。例如,沙坦类和普利类降压药可能增加部分患者急性肾损伤和血钾升高的风险。对于本身就有较重慢性肾病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格外小心,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一旦发现相关问题,应及时停药。
高龄老年人和重度虚弱人群
常规临床数据显示,服用降压药不会增加普通患者的跌倒风险。但对于虚弱的高龄老年人来说,情况则不同。研究表明,在符合收缩压干预试验(SPRINT)纳入标准的普通人群中,75岁以上成年人发生受伤跌倒和晕厥的概率是标准护理组的五倍。
因此,对于高龄老年人和重度虚弱人群,应评估其功能能力,尽量减少因降压药物治疗带来的意外风险。如果用药后风险显著大于降压药带来的轻微获益,可以考虑停用降压药。例如,对于85岁以上老年人,如果低血压风险较高,且不吃降压药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收缩压在150mmHg以下,同时降压药物治疗的风险明显大于获益,也可以考虑停用降压药。
总结
对于高龄老年人和虚弱人群,应综合评估降压药物治疗的风险和收益。如果用药后的风险显著大于降压药带来的轻微获益,就应该考虑停用降压药。在任何情况下,停用降压药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