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青岛电影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青岛电影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D%92%E5%B2%9B%E7%94%B5%E5%BD%B1%E5%AD%A6%E9%99%A2/55930552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5S46E2051482LC.html
3.
https://qingdao.dzwww.com/qingdaonews/202406/t20240606_14294076.htm
4.
https://edu.iask.sina.com.cn/jy/lLErRTcv2P.html
5.
https://www.qdfa.edu.cn/index/detail/10053.html
6.
https://www.qdfa.edu.cn/index/list/532.html
7.
https://www.dxsbb.com/news/85579.html
8.
https://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668_1157114.html
9.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6602fabe4b088b84a0c3c3e.html
10.
https://www.gaoxiaojob.com/announcement/detail/119807.html
11.
https://epaper.guanhai.com.cn/conpaper/qdrb/html/2023-07/05/content_18545_7904021.htm

01

从“应用型”定位到全国第一:青岛电影学院的崛起之路

2023年,青岛电影学院在最新发布的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中,位列中国影视表演类民办大学榜首。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02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青岛电影学院位于西海岸金沙滩路689号,出门便是被誉为“亚洲第一滩”的金沙滩。学校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一条新时代影视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学校坚持“育为所需、育有所需、育向紧需”的原则,着力解决传统校企对接从“一头热”到“两头甜”的堵点痛点。通过“毕业联合作业”“大师授课双师带动”“匹配城市发展融入东方影都”“内生驱动”等有效方式,学校在同类院校中形成“育为所需”的独特优势。

03

“毕业联合作业”: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

2015年起,青岛电影学院创新实施“毕业联合作业”制度。这一制度要求学校8个系的不同专业(方向)师生共同完成一部影视作品。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校内+校外,理论+实践,以作品的形式从不同维度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和生活的感受。

以动漫艺术系为例,同学们自大二便要着手准备“毕联”,直至大四毕业,整个过程既是对作品的精心打磨、知识运用,更是融入影视一线和前沿所需的深度实践。再以表演系为例,同学们自大二下学期便要独自带戏创作,大三需要毕业大戏制作,大四则要短片拍摄,在参与“毕联”的实践中练就了未出校门便能在影视领域相关岗位独自担纲的能力本领。

“一部完整的影片在学校8个系即可完成,目前只有北京电影学院和青岛电影学院拥有这种完整的专业(系)架构。”青岛电影学院影视创作与制作中心主任陈亮说,“毕联”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影视文化产业人才,至今已完成拍摄作品300余部,种类涵盖剧情片、纪录片、动画片、新媒体作品、实验短片等。

自2014年设立“金象奖”以来,青岛电影学院学子们的“毕联”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屡创佳绩,累计获奖百余项。其中,2019届毕业联合作业《河流的第三条岸》荣获首届印迹创新视频大赛三等奖;第九届澳门国际微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提名;第三届中国-东盟大学生文化周大学生短片大赛最具传播力奖;第九届澳门国际微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提名;入围意大利ONIROS电影节最佳短片。2021届毕业联合作业《大红摩托》荣获法国第十三届戛纳艺术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第十一届澳门国际微电影节(学生组)最佳摄影银奖;第七届中欧青少年电影节最佳摄影;第八届金贝壳未来影像季最佳短片;入围2022釜山国际电影节。2022届毕业联合作业《一双跑鞋》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大学院生电视节大学生原创作品最佳作品。

04

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产教融合成色等级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奋进路上,青岛电影学院锚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定位,国内外一大批既能搞创作又能产理论的顶端师资力量在此引聚、落地、生花。青岛电影学院各系系主任均由北京电影学院资深教授或中国影视界的业内专家担任,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队伍常年保持稳定,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

副校长卢斌教授主编的《电影蓝皮书: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并在中国社科文献社连续出版四年,同时由英国劳特里奇出版社在伦敦、纽约两地向全球出版发行英文版《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全球化语境下的电影产业竞争与合作》,成为各国政府、业界、学界和公众了解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态势的重要工具书。

作为师资队伍的中流砥柱,大师级顶端行业人才以不同的方式云集,在各专业(系)持续发光发热,为青岛电影学院高质量教学、高水平科研提供了保障,在带动学科优质发展的同时,也为青岛电影学院产教融合提供了“火车头”“助推器”的引擎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层面是学校,最受益的群体则是学生。与此同时,青岛电影学院创新形式,通过报告、讲座、大课堂等方式将讲台的“同心圆”画到了行业的最外层,著名电影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谢飞,中国影协副主席、著名出品人、制片人、博纳董事局主席于冬,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原副院长、著名影视话剧表演艺术家王劲松教授,著名导演吴兵、管虎、郭帆、丁晟等定期来校举办大师课,既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又丰富了课堂内容,拓展、接触到了行业发展的最前沿,为“产教融合”提供了最新指南和方向。

05

产教融合:打造影视人才输出新高地

2021年青岛电影学院成功转设,海发集团作为全资举办单位,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海发集团的支持下,短短两年,青岛电影学院便在众多层面发生了蝶变,不但新建了高标准宿舍、餐厅,重新美化改造了教学楼、园区、大门,更是利用自身拥有的东方影都、5G产业园、藏马山外景地等重要的电影产业资产,为师生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

导演系《影视技术》专业是学校与灵山湾影视文化产教融合基地合作的专业,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年将在产教融合基地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专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和实习就业等环节,专注于培养掌握数字电影理论并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青岛电影学院依托青岛市西海岸发展集团,搭建起产教融合发展高层次平台,还将借助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园、东方影都、5G产业园、藏马山影视基地等一流的影视硬件设施和一体化的影视工业基地力量,为青岛打造世界 “电影之都”提供人才支撑和科研保障,为青岛影视产业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06

就业情况:检验人才培养成效的试金石

就业率是检验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指标。青岛电影学院近年来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逐年提升,2021届达到88.63%,2022届为83.14%,2023届也有61.68%。这些数据背后,是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的持续努力,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

07

结语:引领中国电影工业人才新潮流

青岛电影学院通过其独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电影工业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以制作专业为主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周五创作日”和“毕业联合作业”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国内首个影视实训平台——四川影视文创城,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战训练环境。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为他们快速融入电影行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青岛电影学院正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电影工业输送着一批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