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发布亚麻籽安全标准:必须标注“熟制后食用”
国家卫计委发布亚麻籽安全标准:必须标注“熟制后食用”
2017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关于通报亚麻籽适用标准的函,明确指出直接食用的亚麻籽适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9300-2014),并建议在产品标签上标注“熟制后食用”。这一标准的出台,为亚麻籽的安全食用提供了重要指导。
亚麻籽的安全隐患
虽然亚麻籽营养价值很高,但其本身确实含有一些有害物质,主要包括:
生氰糖苷:这是亚麻籽中最主要的有害物质。它在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可以产生氰化物,对人体有毒。
抗VB6因子:会影响维生素B6的吸收和利用。
植酸:会与某些矿物质结合,影响其吸收。
其中,生氰糖苷是最需要关注的。不同品种、产地和环境下的亚麻籽,其生氰糖苷含量差异较大。如果摄入量过大,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如何通过加工提高安全性
幸运的是,通过适当的加工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亚麻籽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提高其安全性。研究表明,以下几种加工方式效果显著:
加热:加热处理可以破坏生氰糖苷的结构,降低其含量。
微波:微波处理同样能有效降解生氰糖苷。
烹煮:长时间的烹煮过程也能显著减少有害物质。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国家卫计委建议在食用亚麻籽时一定要经过熟制处理,并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注这一提示。
国内外安全标准对比
国际标准:2009年,美国FDA已通过了对亚麻籽和亚麻籽粉安全性资料的审查,并将其列为“一般认为安全”(GRAS)物质。
中国标准:我国在2017年明确了亚麻籽的食品安全标准,并强调了熟制食用的重要性。此外,中国农业科学院正在推进《亚麻籽干法脱胶技术规程》和《食用亚麻籽(粉)等级规格》两项新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规范亚麻籽的加工和产品质量。
安全食用建议
食用前必须熟制:无论是整粒还是磨粉,都应该经过加热处理后再食用。
适量食用:虽然亚麻籽营养丰富,但应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胃肠疾病患者:高纤维含量可能加重病情。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建议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食用。
- 对亚麻籽过敏者:避免摄入以防不良反应。
- 推荐食用方法:
- 混入酸奶或燕麦片
- 加到沙拉或汤中
- 做烘焙食品时添加少量
亚麻籽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材,但其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通过正确的加工方式和合理的食用方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其营养价值,同时避免潜在的风险。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时认准标注有“熟制后食用”的产品,并严格遵循食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