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海饮料分级:你喝的是A级还是D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海饮料分级:你喝的是A级还是D级?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67575768_679193
2.
https://www.yicai.com/news/102041846.html
3.
http://paper.people.com.cn/zgcsb/html/2024-04/01/content_26050109.htm
4.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004836.html
5.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6de2469a-b59f-486d-a1f0-44a7b7b52a3f
6.
https://www.sohu.com/a/823107021_120852719
7.
https://www.cfsn.cn/news/detail/34/270268.html
8.
https://mzj.sh.gov.cn/lnb-xw/20240415/fb979f6266cc4bd39483ca8b1652af61.html
9.
https://www.cfsn.cn/news/detail/517/242706.html

近日,上海试行全国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根据饮料中的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及非糖甜味剂含量分为ABCD四个等级。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不仅让消费者更加明白自己所饮用的饮料是否健康,还推动了商家在产品开发时注重健康成分。通过这次试点行动,我们一起来看看你常喝的饮料是A级还是D级吧!

01

政策出台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饮食观念的转变,减糖、零添加、零糖、零卡等标签逐渐成为各大饮品吸引消费者的一大卖点,安全健康、营养成分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要因素。上海市疾控中心营养健康科主任臧嘉捷介绍,“营养选择”饮料分级方法主要是参考国内外标准,考虑饮料营养成分分布及人群饮料摄入情况,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分级从A到D级,推荐程度则逐级递减。

02

具体分级标准

“营养选择”饮料分级方法主要参考国内外标准,考虑饮料营养成分分布及人群饮料摄入情况,最终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分级从A到D级,其推荐程度递减。

简单来说,一款饮料的“营养选择”分级要看它的“短板”。例如,某饮料的非乳源性糖含量为5.6g/100ml,因此非乳源性糖等级为C级;饱和脂肪含量为1.2g/100ml,因此饱和脂肪等级为B级;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g/100ml,等级为A级;不添加非糖甜味剂,非糖甜味剂等级为A级;最终,该饮料的总体评级为C级。

总的来说,A、B级饮料比C、D级饮料含有更低的糖和脂肪,消费者该如何选购饮料就一目了然啦!

03

社会影响和反响

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试行,对于饮品企业而言无疑是产品生产的风向标。目前,共有包括霸王茶姬、奈雪的茶、快乐柠檬、杭州乐源在内的4家企业参与“营养选择”标识试点,这些品牌已经陆续在醒目位置标注符合要求的“营养选择”分级标识。

上海市普通白领高婷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她在奈雪的茶上海静安万象店看到,“营养选择”标识已在电子菜单上一目了然:每款饮品增加了对应的“营养选择”标识,方便点单选择。同时,除了覆盖线下门店,奈雪的茶点单小程序也更新了“营养选择”标识。消费者在其点单小程序产品详情页选择不同杯型、温度、糖度的选项后,系统会实时生成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具体分级,记者打开小程序,以其中一款名为“奈雪茉莉初雪”的饮品为例,“少少甜”“不另外加糖”显示为B级,“正常甜”“少甜”则显示为C级。

此外,上海市多个便利店、商超在售的奈雪RTD产品(瓶装饮料)将“营养选择”标识直接固定在瓶身,在众多饮料中格外醒目。

“‘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的试行具有重要意义。”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分级标识推出并试行,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公众健康饮食,提高消费者对饮料营养成分的认识和关注;另一方面,通过标识的引导,可以促进饮料企业改进产品配方,减少不健康成分的含量,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引发消费者关注,提升控糖意识之外,“营养选择”标识也对消费者的点单选择具有实质性引导作用。“这个标识很方便,不光是为了减肥变美,控糖更多是为了健康,我肯定是优先选A、B级的饮品。”高婷说。

除奈雪的茶外,霸王茶姬也在上海地区对其饮品进行了“营养选择”标识。

“在门店、小程序上标‘营养选择’标识后,下一步将尝试在外卖平台推进呈现,为消费者提供更直观、科学的饮品选择依据。”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作为首批入选的试点企业,奈雪的茶将持续认真落实试点相关要求,为消费者提供更直观、更便捷的控糖指南,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茶饮行业健康发展。

04

实施效果评估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对典型试点企业(霸王茶姬、奈雪的茶、快乐柠檬、盒马)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线上和线下调研,包括企业的APP或小程序展示情况、门店物料及店员反馈、消费者网络调查和门店拦访等,总体来看外界不应盲目乐观。

从企业实施情况来看,企业普遍将营养分级作为营销推广手段,具体实施方式五花八门且变动非常频繁,还有企业出现了“自定义”的评级规则并开发了不同样式的分级标识。

餐饮现制饮品的问题最为突出,比如宣发物料、门店菜单和点单程序往往展示不额外加糖的A/B级产品,选择性的标识A/B级产品,选择性的不标识C/D级产品或通过拆分产品(如不计算水果、单点奶盖等)的方式规避C/D级。有趣的是新加坡的实施方式恰好相反:A/B级自愿标识,C/D级强制标识且不得营销。

试点企业宣传物料

此外,餐饮现制饮品根据杯型、加糖、加冰等差异,同一产品的分级跨度可达3级,即使门店员工也很难清楚说出实际分级。实地调研还发现,门店员工不仅不会引导消费者选择A/B级产品,甚至还会出现误导的情况。

围绕消费者的调研主要考察其对饮料“营养分级”标识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结果发现,口味、价格、配料成分是消费者的主要购买决策因素,而产品的营养属性关注度并不高。调研中测试了消费者对营养分级规则各种漏洞的“免疫力”,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容易被阈值效应、截断效应等误导,不同类型产品分级的比较也容易让人困惑。但总体上,消费者对营养分级的规则漏洞保持了较高的容忍度。

在实际购买行为方面,消费者的“口头支持”现象十分突出。比如84%的上海消费者对营养分级表示非常支持或比较支持,但仅有32%的消费者表示营养分级对购买决策影响很大或较大。而实际上,308名刚刚购买了试点产品的上海受访者中,280人(91%)无法反馈所购奶茶的营养评级,仅有16人(5%)给出正确回答,这还包括碰巧蒙对的。

基于上述调研结果,钟凯认为,评价型FOP政策不能急于推广,尤其在餐饮行业的应用要慎之又慎。同时,评价型FOP并非消费者教育的捷径,反而需要花更大力气教会大家做好食物选择与搭配。否则在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下,评价型FOP的缺陷将被显著放大并被企业营销利用。对此,政策制定者和舆论都应有清醒认识,不能盲目期待和乐观。

此外,为避免市场混乱和消费者选择上的困惑,也为了减少未来消费者教育的挑战,最好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且单一的FOP,而各种实质上属于FOP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应一律废止。如选择信息型FOP则可以随时实施且无任何障碍,而如果制定评价型FOP则不是简单的科学问题,而更依赖公信力和透明度的支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