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世界纪录:OceanBase的科技传奇
从零到世界纪录:OceanBase的科技传奇
2010年,一位从北京大学走出来的教授,带领着一群年轻的工程师,在阿里巴巴的办公室里开始了他们的数据库研发之旅。这位教授就是阳振坤,而他们正在开发的,正是日后将刷新世界纪录、引领中国数据库技术走向世界的OceanBase。
从零到一的突破
阳振坤,1965年出生于湖北仙桃,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硕士师从张恭庆院士,博士师从王选院士。1993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34岁就成为北京大学首批长江教授。2010年,这位在学术界已经取得诸多成就的教授,选择加入阿里巴巴,从零开始研发一款全新的分布式关系数据库——OceanBase。
核心技术创新
OceanBase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创新性的分布式架构。它采用了Paxos协议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这是Google Spanner等分布式数据库广泛采用的协议。但与Spanner不同的是,OceanBase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大规模商用场景的需求,因此在性能和可用性方面进行了大量优化。
分布式事务引擎
OceanBase严格支持事务的ACID属性,并在集群内实现数据强一致性。通过Paxos协议将事务日志复制到多个数据副本,确保了事务的可用性和持久性。
透明可扩展性
独创的总控服务和分区级负载均衡能力,使系统可以在线进行平滑扩容或缩容。在TPC-C场景中,系统扩展比达到1:0.9,支持超大规模集群(节点超过1500台)的动态扩展。
高可用性
采用无共享(Shared-Nothing)的多副本架构,支持单机、机房、城市级别的高可用和容灾。经过实际测试,可以做到城市级故障RPO=0,RTO<30秒,达到国际标准灾难恢复能力最高级别6级。
性能突破
2019年10月,OceanBase首次参加TPC-C测试,就以6088万tpmC的成绩打破了Oracle保持多年的纪录。但这仅仅是开始,2020年5月,OceanBase再次刷新纪录,达到7.07亿tpmC,性能提升了近12倍。
这次测试使用了1557台数据库服务器,不仅整体性能提升接近线性,单机性能相比首次测试也提升了50%。OceanBase在分布式事务处理、单机性能优化、并行查询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行业应用
目前,OceanBase已经在金融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它支撑了支付宝全部核心系统的数据库服务,连续多年平稳支持双11的高并发交易。在银行业,多家大型银行已经将OceanBase应用于核心业务系统,替代了传统的Oracle数据库。
未来展望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不仅在技术上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更在金融等关键行业得到了大规模商用验证。它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数据库技术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阳振坤教授曾说:"我们做OceanBase的初衷,就是要做一个世界级的产品,让中国的数据库技术能够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如今,这个目标正在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