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吸烟是最大健康威胁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吸烟是最大健康威胁之一
“吸烟是对民众健康最大的危害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的这句话,道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我国吸烟人口达3.5亿,7.4亿人遭受着二手烟的危害,每年有200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数量。
吸烟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严重。香烟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400多种具有毒性,超过50种能致癌。这些有害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多个系统造成损害。
对呼吸系统而言,吸烟会损害肺部结构、肺功能和呼吸道免疫系统功能,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有充分证据表明,吸烟可以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系统感染、肺结核、多种间质性肺疾病,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疾病的发病风险越高。此外,吸烟还会增加支气管哮喘、小气道功能异常、静脉血栓塞症、睡眠呼吸暂停、尘肺的发病风险。
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尼古丁会导致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造成血管内膜受损,加重动脉硬化;大量尼古丁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同时,一氧化碳、焦油等会加速脑部血管的动脉硬化,增加中风(脑梗或脑出血)的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吸烟的危害并不仅仅局限于吸烟者本人。二手烟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与致癌物,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同样会增加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70%的人被动吸过二手烟。二手烟暴露并没有所谓的“安全水平”,短时间暴露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更令人痛心的是,儿童更容易受到二手烟的影响,出现呼吸道疾病,影响身高发育和智力发育。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戒烟成为了改善健康状况的当务之急。然而,戒烟并非易事。据统计,约49.7%的吸烟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烟草依赖。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单纯依靠意志力可能难以成功戒烟,需要借助专业的戒烟方法和药物。
目前,常用的戒烟方法主要包括尼古丁替代疗法和非尼古丁替代疗法。尼古丁替代疗法通过戒烟贴、戒烟香口胶、戒烟吸剂等产品,帮助吸烟者缓解戒断症状。非尼古丁替代疗法如瓦伦尼克林,则能抑制脑部与尼古丁瘾有关的受体,降低吸烟欲望。
除了药物治疗,寻求专业辅导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也至关重要。参加戒烟小组、接受电话戒烟辅导或咨询医生,都能提高戒烟成功率。同时,保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接触吸烟环境,对维持戒烟效果十分重要。
面对吸烟这一重大健康威胁,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控烟措施。自2003年签署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来,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控烟政策,包括公共场所禁烟、限制烟草广告、提高烟草税等。截至2012年,已有154个城市颁布了公共场所禁烟规定。2011年,《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然而,控烟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我国吸烟率居高不下,控烟履约绩效与《公约》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要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的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吸烟不仅是一个个人健康问题,更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它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远离烟草,拥抱健康,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