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甲骨文里的年味:从商朝到今天的春节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甲骨文里的年味:从商朝到今天的春节故事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9%B4/30052
2.
https://www.sohu.com/a/523946093_121320951
3.
https://zhuanlan.zhihu.com/p/469560858
4.
https://m.sohu.com/a/211850987_584699/?pvid=000115_3w_a
5.
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80385
6.
https://www.chnmuseum.cn/zl/zlhg/201812/t20181220_32409.shtml
7.
https://m.guoxuedashi.net/zixing/yanbian/3313qt/
8.
http://www.renlu.net/html/jiaguwenzidian_5231.html
9.
https://mandarin.lagunabaptist.org/pastors-corner/post/-----------_13
10.
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502/t20250202_271035.shtml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5%86%E6%9C%9D
12.
https://m.toutiao.com/w/1649161740915723/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厅里,一块刻有古老文字的甲骨静静地诉说着三千多年前的故事。这片甲骨来自商朝,上面刻着一个特殊的字——“年”。这个字形像一个人背着一束沉甸甸的禾谷,仿佛一位农夫正将丰收的粮食带回家。这个简单的符号,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更藏着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新年记忆。

“年”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它的本义是“年成”,即五谷成熟。在生产力低下的商朝,农业收成直接关系到部落的生存,因此“年”字从一开始就承载着人们对丰收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

随着历史的演进,“年”的含义也在不断丰富。它从单纯的“年成”扩展为时间单位,指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在中国古代,“年”和“岁”的起始时间不同,年是从正月初一开始,而岁是以立春作为开始。这种时间观念的差异,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

商朝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庆祝年节。每当收获季节来临,部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感谢神灵和祖先的保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这些活动不仅是简单的庆祝,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感恩自然的传统美德。

在国家博物馆的展厅里,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与“年”相关的珍贵文物。比如王宾中丁卜骨,这是一片罗振玉旧藏的著名甲骨,内容涉及祭祀、田猎、天象等多个方面。卜骨上的文字雄健有力,气韵宏大,是殷商甲骨中的珍品。

另一件值得关注的文物是宰丰骨匕。这件骨匕记载了商王帝乙或帝辛六年五月壬午日,王在麦麓田猎,捕获了犀牛。宰丰因有功而受到赏赐。骨匕的文字风格与同时期的甲骨刻辞迥异,完全没有卜辞的镌刻感,却存有浓厚的毛笔书法意蕴,堪称殷末书法的翘楚之作。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甲骨文的艺术价值,更让我们得以一窥商朝人的精神世界。在那个遥远的时代,人们通过祭祀、占卜等活动,试图与自然和神灵对话。他们对时间的感知、对丰收的期待,都凝聚在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字中。

从甲骨文的“年”字,到今天我们熟悉的春节,这个节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夏朝时称为“岁”,商朝改为“祀”,周朝定为“年”。到了汉武帝时期,才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而“春节”这一名称,更是直到1912年才正式确立。

甲骨文中的“年”字,不仅是汉字演变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象征。它承载着古人对丰收的渴望、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我们今天欢度春节时,不妨想起那些刻在甲骨上的古老文字,它们提醒着我们,这个节日已经陪伴了中华民族三千多年,见证了无数个春夏秋冬的轮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