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龙脊梯田:全球遗产中的生态保护典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龙脊梯田:全球遗产中的生态保护典范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12
来源
1.
http://www.moa.gov.cn/xw/qg/202309/t20230920_6436854.htm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SR3NST0514R9M0.html
3.
https://m.sohu.com/a/474502285_120979226/?pvid=000115_3w_a
4.
http://gx.people.com.cn/n2/2023/0610/c179430-40452072.html
5.
https://dnr.gxzf.gov.cn/xwzx/sxdt/t19279622.shtml
6.
https://www.56-china.com.cn/show-case-6702.html
7.
https://www.gov.cn/xinwen/2022-12/21/content_5732896.htm
8.
https://www.mct.gov.cn/whzx/whyw/202303/t20230314_940625.htm
9.
http://gx.news.cn/20231025/35d114f910ba4a80a2e77d189b36418f/c.html
10.
https://www.mct.gov.cn/whzx/qgwhxxlb/gx/202302/t20230214_939090.htm
11.
https://kpwhbjb.cgl.org.cn/article/2018/2095-8714/2095-8714-16-1-10.shtml
12.
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3/07-29/10052102.shtml

2022年12月,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成为全国仅有的4个入选村寨之一。这片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梯田系统,以其独特的水土保持技术和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龙脊梯田不仅是一处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景观,更是一个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01

生态保护:千年梯田的现代守护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山地面积占87.2%,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县。近年来,龙胜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梯田资源,推进梯田立法保护、确权登记、土地资源及水资源治理、梯田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重点发展梯田特色农业与生态旅游,积极创新“打梯田牌,赚梯田金”的“一田生五金”模式,探索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强化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

龙胜县针对存在的梯田塌方、灌溉水源日益匮乏及旅游产业发展导致的生活污水增多的问题,开展了梯田现状调查及整治、水资源保护治理工程等,着力提高梯田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开展土地整治。对龙胜梯田景区开展梯田现状调查,通过现场踏勘等方式,查明景区范围内和平乡金江村、龙脊村、平安村等区域存在20平方米以上塌方达409处,总崩塌田块面积达262.2亩,存在撂荒面积167亩,识别了龙胜梯田景区重点修复区域。龙胜县累计实施14个土地整治项目,其中,在和平乡金江村、龙脊村、平安村开展规模达8477.25亩的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2540万元,修复崩塌梯田523块共计278.7亩,有效防止梯田水土流失,恢复梯田耕种条件。布设田间道路11条共计7569米,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梯田种植提供了优良的耕种条件保障。实施水资源治理。2023年,龙胜县开展1005处集中供水工程,投入2904万元实施农村水源地保护和山洪沟整治等项目。其中,投入400万元建成龙脊、泗水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中心,针对旅游开发带来的生活用水加剧问题,投入500万元建设2座日处理量达500吨的污水处理站,改造1899米排水管道,解决平安村、龙脊村98%的污水处理问题,降低了因生活污水进入梯田可能导致的梯田污染、种植产量减少等的影响,提高了农民参与梯田种植的积极性。

02

文化传承: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龙脊梯田系统始建于秦代,完成于清初,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龙脊域内可耕作的平地极少,加之桂北山区特殊的气候条件,最终催生了依山就势、鬼斧神工的梯田奇观。其规模宏大壮观,风景四季分明,享有“世界梯田之冠”“地球最美的弧线之一”的美誉。2018年,龙脊梯田作为我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的典型代表,以其特色的水土保持技术、绝美壮丽的梯田景观、多样的稻作文化遗存与民族风情,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人类生态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水是龙脊梯田系统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不同于平谷地带的稻田,依山而上的梯田因缺乏丰沛且便于利用的水流,只能另辟蹊径。龙脊人早就认识到,山林是涵养水源的最佳天然水库,因此在开辟梯田的过程中格外注重封山育林、养护树木。正是由于山顶的森林保存完好,林中泉水和细流才会潺潺而下,形成“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山水景观。这些水流没有巨流奔腾的气势,却润物无声般滋润着良田万顷。对于田水的分配,龙脊人向来遵循“先开先得、后开后得”的原则,即使后开垦的梯田更靠近水源,也不能先得到田水的灌溉。在灌水的季节,天然山泉自山顶而下,经沟渠被引至一片片梯田,田畴灌满之后,水继续向下流到溪涧中。在不灌水的季节,梯田与沟渠相通的部位被堵住,水源又能顺着松软的沙壤土质浸润而下,由此形成天然的渗透灌溉体系。

03

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大寨村位于龙脊梯田景区的核心地带,有长达2300多年的梯田耕种历史,村民世代在山坡上开垦水田,形成了气势恢弘的梯田群。大寨村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始终坚持农业生产这个根本,严格遵守稻田耕种、收割等生产时令,加强对梯田的保护,传承农耕文化,确保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同步可持续发展。每年清明节期间,大寨村的村民便在梯田唱起原生态的开田挖地歌,开展偶耕、牛耕、挖田等十二道传统农事活动,千层梯田上一派繁忙壮观的景象,吸引众多游客前去观光体验。

大寨村旅游发展的创新经验是“政府+公司+社区+村民”四位一体的旅游业发展管理机制;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的“农文旅”一体化;“文化挖掘、科技推动、绿色发展”三极一体的旅游优化提质策略。大寨村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始终坚持农业生产这个根本,严格遵守稻田耕种、收割等生产时令,加强对梯田的保护,传承农耕文化,确保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同步可持续发展。每年清明节期间,大寨村的村民便在梯田唱起原生态的开田挖地歌,开展偶耕、牛耕、挖田等十二道传统农事活动,千层梯田上一派繁忙壮观的景象,吸引众多游客前去观光体验。

龙脊梯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经验,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智慧。这片承载着千年文明的梯田,正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