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打卡:南京秦淮灯会与福建板凳龙圈灯
元宵打卡:南京秦淮灯会与福建板凳龙圈灯
元宵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团圆和喜庆氛围的日子之一,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其中,南京秦淮灯会和福建莆田仙游县的板凳龙圈灯无疑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两大民俗盛事。
秦淮灯会:千年传承,璀璨如初
秦淮灯会,被誉为“天下第一灯会”,其历史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据文献记载,南朝时深宫禁院的张灯结彩习俗开始走向民间,元宵灯会已现“灯火满市井”的盛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将每年元宵节夜晚张灯庆祝的时间延长至十日,使秦淮灯会达到鼎盛。清朝时,南京形成了夫子庙、评事街、笪桥三大灯市,秦淮灯会以灯期长、灯市多、灯彩繁的特点闻名全国。
2025年的秦淮灯会以《上元灯彩图》为主题,在白鹭洲公园设置六大主题展区:瑞兽闹春、鱼跃福运、鸟语花香、上元灯市、蝶舞鹿悦和十里灯街。灯会采用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有传统花灯,还引入了科技互动与光影技术,让游客仿佛穿越回明代的繁华灯市。
秦淮灯会不仅是赏灯的盛会,更是南京民间艺术的展示舞台。灯会期间,游客可以欣赏到南京白局、抖空竹、传统歌舞等表演,还可以与身着汉服的青年男女互动交流。值得一提的是,灯会上的花灯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兔子灯寓意扬眉吐气,狮子灯寓意恭喜发财,荷花灯寓意家和万事兴。
为了确保观灯体验,秦淮灯会实行分时段收费制度。白天(10:00-16:00)票价为50元,夜晚(17:00-23:00)票价为100元。游客可以选择从夫子庙文德桥开始,经科举博物馆、文源桥、琵琶街,最终到达白鹭洲公园西门的游览路线。建议乘坐地铁三号线至夫子庙站或武定门站,避开拥堵的交通。
板凳龙圈灯:五百载传承,邻里情长
与秦淮灯会的璀璨灯火相比,福建莆田仙游县榜头镇的板凳龙圈灯则展现出另一种独特的民俗魅力。这一习俗起源于明代倭寇之战,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相传,当时莆仙地区倭患连连,榜头镇民众为了保卫家园,在板凳上装上多盏花灯结队而游,造成浩大声势以吓退倭寇。这一做法后来演变成榜头镇元宵特有的习俗,象征着邻里和睦、风雨同舟。
2025年正月十三(2月10日)晚,一场热闹的板凳龙圈灯闹元宵活动在泉山社区精彩上演。当晚,当地2000多名居民参与,每张板凳灯长约3米,板面装有5盏花灯,板板相连形成长龙。活动以“盘龙”仪式拉开序幕,以龙头为圆心,龙身龙尾紧随其后顺时针绕行,场面蔚为壮观。
巡游队伍从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出发,沿着紫檀街、龙腾路、清源路等“仙作”产业集聚区行进,全程7公里。巡游队伍所到之处,吸引众多群众和游客驻足观看。除了板凳龙圈灯表演,现场还安排了舞龙舞狮、武术表演、有氧鼓表演、歌曲演唱、儿童舞蹈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夜空中,烟花秀与无人机表演交相辉映,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
板凳龙圈灯不仅是一种民俗表演,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邻里和睦的传统美德,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一习俗已深深植根于当地民众的心中,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南京秦淮灯会与福建板凳龙圈灯,一北一南,一静一动,展现了中国元宵节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它们不仅是简单的灯会或巡游,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这些传统民俗活动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和关注。
元宵佳节,无论是漫步在秦淮河畔的花灯海洋,还是感受板凳龙圈灯的壮观场面,都将让你深刻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生命力。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民俗活动,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品味那份独属于中国人的节日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