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方竹笋:从深山野味到国际餐桌
南川方竹笋:从深山野味到国际餐桌
金佛山下的南川区,每年秋季都会迎来一场特殊的丰收季。这里的竹笋不是在春季萌发,而是在秋季破土而出,这种独特的自然现象,造就了南川方竹笋“天下第一素食”的美誉。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川方竹笋不仅以其鲜、香、嫩、脆的口感征服了食客的味蕾,更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生长习性,成为了当地农民的“绿色银行”。
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的突破
南川方竹笋的生长环境十分独特。金佛山方竹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至2200米的中山地带,对气候和土壤条件要求极为苛刻。过去,这种珍贵的竹笋只能在高海拔地区生长,产量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近年来,南川区在科技特派员和科研团队的支持下,成功突破了方竹笋低海拔种植的技术难题。通过优选品种和改良栽培技术,方竹笋的种植范围从14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扩展到了500米至1000米的低海拔区域。这一突破不仅延长了采收期,从原来的9月中旬至10月初,扩展到8月初至11月初,更将亩产量从300斤提升至3000斤,实现了产量的大幅提升。
完善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为了解决方竹笋季节性强、保存时间短的问题,南川区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建立竹笋加工生产线。重庆特珍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竹笋超过6000吨,通过袋装速食产品的开发,延长了方竹笋的产业链。重庆轩瑞食品有限公司则创新性地建立了液氮保鲜系统,实现了新鲜方竹笋的全年供应。该系统能保持95%以上的口感和营养,使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新鲜的方竹笋。
打造品牌,拓展市场
南川方竹笋不仅在国内市场走俏,更远销海外。2023年,南川方竹笋已接到255吨外贸订单,计划出口至15个国家。韩国市场对方竹笋的需求尤为旺盛,仅轩瑞食品一家企业就接到17吨订单,这是继去年年底15吨订单后的再次追加。据统计,南川方竹笋在日本市场的年销量达800吨,占日本进口竹笋总量的九成。
为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南川区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加强与新加坡等国家的交流合作。同时,通过举办美食文化节、研发特色菜品等方式,提升方竹笋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生态经济双丰收
方竹笋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实现了生态效益。南川区通过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保护了金佛山的生态环境,确保了这一珍贵资源的长期利用。目前,南川区方竹笋产业已遍布10余个乡镇,每年带动群众增收3000余万元,解决了2000人的固定就业问题。
未来展望
面对方竹笋产业的蓬勃发展,南川区正积极谋划下一步发展。一方面,将继续优化企业服务,培育壮大外贸主体,推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另一方面,将加大科技投入,改进采摘和加工技术,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方竹笋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南川区还将依托方竹笋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体验,打造集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让“小方竹”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