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毛泽东指挥下的四渡赤水:战略转移的关键胜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毛泽东指挥下的四渡赤水:战略转移的关键胜利

引用
中国军网
8
来源
1.
http://www.81.cn/js_208592/16201994.html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9B%E6%B8%A1%E8%B5%A4%E6%B0%B4/11590
3.
https://www.huaxia.com/c/2023/02/15/1612714.shtml
4.
http://cpc.people.com.cn/n1/2022/0825/c443712-32510938.html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B%9B%E6%B8%A1%E8%B5%A4%E6%B0%B4
6.
https://www.dswxyjy.org.cn/n1/2022/1121/c423725-32570961.html
7.
http://scdfz.sc.gov.cn/whzh/hswh/content_100824
8.
http://www.mzdbl.cn/gushi/gushi1/4duchishui.html

1935年1月19日至3月22日,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地区,展开了一场堪称军事奇迹的四渡赤水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的计划,更成为长征途中最具决定意义的胜利之一。

01

危急时刻的战略抉择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蒋介石调集40万重兵,企图将3万余红军压迫于川江南岸地区,“合剿而聚歼之”。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严峻形势,毛泽东以非凡的军事智慧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指挥红军在赤水河畔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02

四次渡河,巧破重围

一渡赤水:避敌锋芒,转战川南

1935年1月27日,中央军委纵队到达习水县土城镇。面对川军郭勋祺部的猛烈进攻,毛泽东果断决定放弃硬战,暂缓北渡长江计划,改在川、滇、黔边实行机动作战。1月29日,中央红军从元厚、土城南北地区渡过赤水,成功避开敌军锋芒。

二渡赤水:回师东进,再战遵义

当各路敌军奔向扎西时,毛泽东审时度势,决定避实就虚,攻其不备,重新打回遵义。红一军团仅用不到两小时就攻占桐梓,红三军团则以雷霆万钧之势夺取娄山关。随后,红军重占遵义,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毙伤敌2400多人,俘虏3000多人,取得了长征以来的首次重大胜利。

三渡赤水:声东击西,调虎离山

3月16日晚至17日中午,中央红军由茅台镇三渡赤水河,再次向川南古蔺、叙永前进,摆出北渡长江的姿态。这一举动成功将国民党军主力引向赤水以西地区,为后续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渡赤水:出敌不意,突破重围

就在蒋介石调集重兵向川南奔集之际,红军主力突然折转向东,挥师四渡赤水,重返黔北。随后,红军佯装攻打贵阳,成功诱使蒋介石调出滇军。毛泽东抓住战机,指挥红军主力从贵阳、龙里之间突破敌军防线,南渡乌江,直插云南,最终巧渡金沙江,彻底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

03

决定性的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3个多月,毛泽东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挥红军在川黔滇边境地区纵横驰骋,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这场战役不仅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围剿计划,更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开辟了新的道路,为长征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渡赤水战役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被誉为“毛泽东用兵真如神”的经典之作。正如邓小平所说:“毛主席军事思想最光辉的一页,就是长征中的四渡赤水!”这场战役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更为世界军事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