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打瞌睡竟会引发焦虑?
频繁打瞌睡竟会引发焦虑?
“睡眠不足会增加焦虑风险,失眠者相比非失眠者,焦虑症风险高4.2倍,抑郁症风险高2.7倍。”这是来自挪威的一项大规模人群研究得出的结论。这一发现揭示了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美国心理学会(APA)的一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这项历时50年、涉及5715名参与者的大型研究发现,所有类型的睡眠不足都会导致积极情绪减少,焦虑症状增加。研究参与者在经历睡眠干扰后,不仅快乐、幸福和满足感降低,还出现了心率加快、担忧加剧等焦虑表现。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影响在短时间内就会显现,即使只是比平时晚睡一两个小时,也会对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频繁打瞌睡往往是睡眠不足的外在表现。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
睡眠质量差:成年人每晚应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大脑无法得到充分休息,长期下来可引发慢性疲劳,甚至影响心理健康。
睡眠呼吸暂停:这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夜间打鼾伴有呼吸暂停。这种情况会导致体内缺氧,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作息、过度使用电子设备、饮食不当等都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白天嗜睡。
心理因素:长期的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也会反过来影响睡眠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面对频繁打瞌睡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至关重要:
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改善生活方式:适度运动,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管理压力: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和焦虑,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专业帮助:如果自我调整无效,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进行专业的睡眠评估和治疗。
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重视睡眠健康,及时应对睡眠问题,是维护整体健康的重要一环。记住,良好的睡眠是预防焦虑和抑郁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