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医医院专家教你防感冒
县中医医院专家教你防感冒
随着冬季的到来,感冒成为了很多人的困扰。在这个季节,如何有效预防感冒?县中医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廖绪珍为大家带来实用的中医预防感冒小贴士。
穴位按摩:简单易行的日常保健法
穴位按摩是中医预防感冒的一种简便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缓解感冒症状。
迎香穴:位于面部鼻唇沟中,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处。感冒时可以每天早晚用双手拇指背侧沿着鼻翼旁的迎香穴上下刮擦100-200次,使局部发热,然后用双手食指点按迎香穴3-5分钟。此穴能散风清热,宣通鼻窍,临床有“鼻炎第一穴”之称。
风池穴:在颈后部,枕骨下,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上端之间凹陷中,后发际上1寸(大拇指第一指节横纹的宽度)。简便取穴方法:双手放在枕骨两侧,大拇指自然下滑,在后枕部触及的两个窝窝即是。操作时可取坐位,用双手食指或大拇指在风池穴处做向内向上的挤按,力度以产生明显酸胀感且能耐受为度。操作5分钟左右,并可用手捏揉一下颈部两侧斜方肌。风池为全身祛风要穴,取之能祛风通络,解表散寒。
肩井穴:在肩部最高处,当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端连线的中点上。即低头时,颈后有一处凸起最高处骨头,肩井穴就在这块骨头与肩膀末端连线的中点处。操作时用拇指和食、中指相对用力,将肩井处肌肉提而捏之,这样反复多次。可解表散寒,缓解全身肌肉酸痛。
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即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此操作可在热水泡脚后进行,食指弯曲后用指关节顶按对侧涌泉穴,会产生酸胀痛感,力度以能耐受为度。双足交替进行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此穴能补肾固本,滋阴降火,引火归元,且能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
另外针对感冒的不同症状,我们还可以加用不同的穴位。如出现发热,可按揉合谷穴、外关穴以清泄邪热、助阳解表;出现咽痛可掐按少商穴、鱼际穴以清肺利咽,泄热解毒。刀片嗓可用少商穴、商阳穴点刺放血;如出现咳嗽可揉按天突穴、列缺穴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中药方剂:专家推荐的预防良方
广东省名中医、珠海市十大名医、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刘志龙教授推出一张“预防流感方”,院内中医药房熬制成汤药,供全院职工饮用。这张方子以著名经方柴胡桂枝汤结合玉屏风散为主药,市民在家也可以煲来预防。
药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法夏15克,大枣30克,生姜5克,炙甘草10克,党参15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五指毛桃2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
服用方法:成人每日一剂,小儿服用需要减半。
提醒:这是预防处方,可以调理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流感为主。如果市民有明显的呼吸疾病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刘志龙教授介绍:柴胡桂枝汤是在冬春季较常用的治疗流感的方子,只要抓住患者的主要症状,多有良效。有研究表明,柴胡桂枝汤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提升人体免疫力提升有积极作用。而玉屏风散作为主治表虚自汗及预防感冒的名方,可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艾灸疗法:温热之力助正气
艾灸通过温热和艾绒的药理作用,刺激有关穴位,增强肺功能,提高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治疗时多选用风门、肺俞、大椎、合谷、足三里、膻中穴,具体灸法如下:
艾条灸: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风门穴,每个穴位每次灸10-20分钟,以局部红热舒适为度,每天或隔天灸1次。在流感好发季节灸之能预防流感。如感冒初起,每天灸1-2次,每个穴位灸20分钟,能消除或减轻感冒症状。
艾炷直接灸:本法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感冒者,取风门、肺俞、大椎、足三里,用半个米粒大的小艾炷放在穴位上,待艾炷燃尽再放上新艾炷,每次每个穴位灸1~3壮,灸至局部皮肤红润,中央略黄,灸后无任何痛苦,皮肤不起疱、不化脓。亦可采用不发疱灸,每次每个穴位灸3-7壮,隔天或每三天灸1次,连续灸1-6个月。
天灸:可选用大蒜泥、姜汁泥贴敷在穴位上,每次贴敷2-3个穴位,每个穴位敷2-6个小时,隔3天或每周灸1次。夏季三伏天敷灸效果最佳。
日常生活预防:中医专家的健康建议
除了上述中医特色预防方法,廖绪珍医师还建议从日常生活入手,做好以下几点:
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洁双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并妥善处理用过的纸巾。
环境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传播。
饮食调理: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生姜、葱白等,少食寒凉油腻之物。推荐食用葱白姜糖汤、乌梅雪梨汤等中医调理饮品。
少去公共场所:在感冒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外出时佩戴口罩。
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适度运动:可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增强体质。
保持良好心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中医预防感冒的方法多样且实用,通过穴位按摩、中药调理和艾灸疗法,结合日常生活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中,健康度过寒冷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