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造人形机器人:引领情感智能新潮流
湖北造人形机器人:引领情感智能新潮流
2025年2月5日,湖北省武汉市洪山礼堂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机器人“秀”正在上演。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机构研发的10款“楚才”系列人形机器人集体亮相,展示了湖北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
核心技术突破:从“追赶”到“领跑”
“劳动者”机器人身高1.8米,体重95公斤,行动灵活自如。它不仅拥有国际领先的负重能力和动态控制能力,还配备了智慧大脑,能够与人进行互动。更值得一提的是,其直膝行走技术在国内外相同自重的机器人中处于领先水平。
“荆楚”机器人则展示了湖北在机器人感知技术方面的突破。它采用行星滚柱丝杠驱动,具有低能耗长续航优势。搭载华中科技大学自研的具有20个自由度的仿生类人头部和高灵敏度电子皮肤,能够实现视、听、触等多模态融合感知和表情交互。通过3D面部扫描和面部建模技术,甚至可以定制形象,高度模仿人类相貌。
“天问”机器人的灵巧手自由度高达7个,能够像人手一样单手抓握物体。这个由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研发的灵巧手,是目前国际上最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刚柔耦合灵巧手,现已进入小批量量产阶段。
情感智能:从“工具”到“伙伴”
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更令人惊叹的是它们在情感交互方面的能力。它们能够通过传感器和算法理解人类的情感与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种突破意味着人机关系正从以往的单向服务转变为双向互动,机器人不仅仅是执行命令的工具,还能成为人类情感的伙伴。
在家庭服务领域,这些机器人可以成为老人和儿童的贴心助手,提供陪伴和生活帮助。在医疗领域,它们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或者在康复训练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育领域,机器人可以担任教师助手,提供个性化教学支持。在应急救援中,它们则能进入危险环境,执行搜救任务。
市场前景:万亿级蓝海市场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21年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1%。中国电子学会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已超160家,其中中国企业超过60家,是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
湖北布局:打造产业新高地
2024年3月,湖北省出台人形机器人突破工程相关文件,确定了科研人员+工程师大团队攻关、工程化推进的研发模式。在政策支持下,湖北仅用7个月就实现了人形机器人从0到1的技术突破。
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形机器人是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湖北将依托自身科研力量和产业基础,以“用”为导向,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物流等领域,全力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楚才系列人形机器人在发展中应用、在应用中发展,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正在从科幻走向现实。湖北此次展示的“楚才”系列机器人,不仅展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更预示着一个全新产业的崛起。未来,这些机器人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创造更智能、更便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