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鲁迅与尼采:从追随到摒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鲁迅与尼采:从追随到摒弃

引用
百度
14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6%85%E4%BA%BA%E5%93%B2%E5%AD%A6/1021645
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2425441
3.
https://m.douban.com/book/annotation/44558848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923887
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0804676901256514
6.
https://m.sohu.com/a/818196043_121846117/?pvid=000115_3w_a
7.
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19-03/20/nw.D110000zhdsb_20190320_1-15.htm
8.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466975
9.
http://cssci.nju.edu.cn/ly_search_list.html?id=35Z0152010020015
10.
https://www.ecjtu.edu.cn/info/1053/20413.htm
11.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122/c419384-32008727.html
12.
https://www.zgnfys.com/m/a/nfrw-33780.shtml
13.
https://www.legal-theory.org/?mod=info&act=view&id=13949
14.
http://literature.cass.cn/ztzl/xsyjzt/xszm/202305/t20230509_5630490.shtml

鲁迅与尼采:从追随到摒弃

鲁迅与尼采,这两位思想巨匠跨越时空的相遇,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段佳话。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深入研究了尼采的哲学,尤其是其超人哲学,这不仅影响了鲁迅早期的思想体系,更在其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然而,随着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鲁迅逐渐发现了尼采哲学的局限性,最终选择了放弃。这一转变过程,展现了鲁迅作为思想家的深邃与勇气。

01

鲁迅与尼采的相遇

1902年,鲁迅赴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尼采的哲学思想。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鲁迅渴望找到拯救国家和民族的良方。尼采的超人哲学,以其激进的个人主义和对传统价值的批判,深深吸引了鲁迅。

尼采的超人哲学核心在于超越传统道德,追求个人意志力的极致发挥。他认为,超人是人类进化的顶点,是能够主宰平庸之辈的强者。超人具有极大的权力欲,能充分表现自己,不受善恶观念的束缚。这种思想对鲁迅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其早期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02

尼采哲学的影响

鲁迅的早期作品,如《野草》《呐喊》等,都深深烙印着尼采哲学的痕迹。在《野草》中,鲁迅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展现了对个性解放的追求,这与尼采的超人哲学有着密切联系。例如,《野草》中的《过客》一篇,通过一个不断前行的过客形象,体现了对传统束缚的突破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这与尼采所倡导的“超人”理念不谋而合。

鲁迅还将尼采的思想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提出了“立人”的主张。他认为,要改变中国,首先要改变国人的心灵,这与尼采强调个体精神觉醒的思想有着内在的契合。在《文化偏至论》中,鲁迅明确表达了对尼采哲学的认同,认为尼采的学说是从达尔文的进化论中脱胎而出,为人类进化提供了新的方向。

03

从追随到摒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鲁迅逐渐发现了尼采哲学的局限性。1926年前后,鲁迅经历了多重打击:疾病缠身、女师大风波、丢掉公职等。这些挫折不仅改变了鲁迅的生活轨迹,更促使他重新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鲁迅认识到,尼采的超人哲学虽然能激发个人意志力,但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超人哲学强调个体的绝对自由和权力欲,这可能导致对他人和社会的忽视。在《坟·娜拉走后怎样》中,鲁迅指出:“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这反映了他对尼采式个人主义的反思。

更重要的是,鲁迅发现尼采哲学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超人哲学的极端个人主义倾向,可能助长社会的分裂和对立。在《坟·春末闲谈》中,鲁迅写道:“偏见和成见,本是人生的必然之物,要偏见和成见都没有,人就成为神了。”这表明他开始质疑绝对的个人意志论。

鲁迅的思想转变也体现在其作品中。从《野草》到《彷徨》,再到《故事新编》,鲁迅的创作逐渐从个人主义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深入剖析。他开始更多关注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探讨社会变革的路径,而非单纯追求个人的超脱。

04

结语

鲁迅从追随到摒弃尼采哲学的过程,展现了其作为思想家的深刻洞察力。他没有固守某种理论,而是根据中国社会的现实,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体系。这种勇于自我否定、追求真理的精神,正是鲁迅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在当今时代,鲁迅对尼采哲学的扬弃仍具有重要启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公平与和谐;在借鉴外来思想时,更要立足本国实际,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体系。鲁迅的思想转变,不仅是个人的学术历程,更折射出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担当与使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