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和狗狗成为好朋友?
如何让孩子和狗狗成为好朋友?
“养狗家庭的孩子相比未养狗家庭的孩子,在情绪和社交互动上遇到困难的总几率低23%,其中出现反社会行为的几率低30%,与其他孩子互动出现问题的几率低40%,而表现出体贴行为(如分享)的几率高34%。”这是来自西澳大学和泰拉松儿童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数据,充分证明了宠物犬对儿童社交情感发展的积极影响。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和狗狗成为真正的朋友呢?这需要家长的精心引导和培养。
建立等级关系是关键
当狗狗第一次来到家里,就要开始建立清晰的等级关系。研究表明,让孩子们成为狗狗的“领袖”,不仅能锻炼孩子的领导能力,还能确保双方相处的安全和谐。
初次见面时,不要急于让孩子拥抱狗狗。可以先让孩子拿着球和它玩,或者给它喂食,但要注意不要在狗狗进食时打扰,以免引起护食反应。如果狗狗有躲闪的动作,不要强迫,要循序渐进。
日常互动中的规则培养
要培养孩子与狗狗的良好关系,需要建立一系列规则:
定时喂食:让孩子参与喂食过程,但要确保在狗狗进食时不要靠近,避免护食行为。
定期散步:每周至少一起遛狗一次,这不仅能增进感情,还能促进孩子的运动能力。
适度玩耍:每天安排固定时间与狗狗互动,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兴奋,避免狗狗产生攻击性。
卫生习惯:教导孩子在与狗狗接触后要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家长的引导作用
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与狗狗的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
- 树立榜样:家长要以身作则,展示如何温柔而坚定地与狗狗相处。
- 创造安全环境:在孩子还小时,可以设置物理隔离,比如用围栏分隔,避免意外发生。
- 正确示范:教孩子正确的互动方式,比如不要拉扯狗狗的耳朵或尾巴,不要在它睡觉时惊扰它。
实际案例分享
一位妈妈分享了她的经验:“我的孩子快满3个月了,前面一个半月是在月子中心,所以没相处过。后面回家了,他们两也是没有直接接触。生之前本打算把它养在阳台,后来迫于广东夏天实在太热了,阳台即使开着空调也是很热,后面就让它睡回小时候的房间了,24小时空调房。搞了个透明帘子,这样开着空调冷气不会跑出来,它在房间也是能随时知道外面的动静。而且还可以隔绝大部分狗毛👍唯一缺点就是需要勤快通风,不然房间味道很重。尝试让他们接触,发现彼此不感兴趣😂,孩子大点会爬会走了可能才能在一起玩,现在宝宝眼里只有喝奶和妈妈,狗的眼里只有吃和玩。至于家里长辈的微词,反对声音确实比怀孕的时候声音更大,理解他们也都是出于爱小孩的考虑,理解但不接受建议。自己的声音一定要坚定,当然最好是不要住一起。等小孩会坐了,我就打算让他们在我眼皮底下慢慢接触,现在一个人带小孩,有时真的狗狗和小孩忙不过来,孩子大点可以自己坐着玩,狗狗也能陪在身边,老母亲有点劳累😂,但我相信我期待的画面不久将来就会出现。💗我的小孩长大以后肯定会因为他从小拥有一只狗狗而觉得童年很幸福。”
另一位家长则分享道:“我带taco去接哥哥弟弟的时候一直跟他说小朋友噢要gentle~他可能也不知道要怎么和小孩相处Taco见到他们就叼着自己玩具玩啊玩(估计有点紧张 怕小朋友抢他玩具)。后来他发现哥哥不是抢他玩具 是想找他玩 他就叼着玩具来找我(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安全地松口 有时候牙齿会蹭到手 他知道会痛痛)让我拿好玩具给哥哥弟弟抛 每次叼回来都会先给我有时候他想直接给哥哥 他会把球吐在地上 让哥哥自己捡。”
面对挑战的准备
养狗确实会带来一些挑战,比如:
- 时间精力: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用于照顾狗狗和监督孩子与狗狗的互动。
- 卫生问题:掉毛、排泄物等需要及时清理,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
- 经济负担:定期的疫苗接种、洗澡、医疗费用等开支。
- 安全风险:虽然罕见,但狗狗咬伤孩子的事件时有发生,需要时刻警惕。
但正如一位家长所说:“养狗狗才发现,是真的没办法形容的。尤其独生子女的孩子们,每天除了学习、运动,真的挺孤单,至少我娃没养狗之前总说,大家都在学习,大部分小伙伴写完功课还要去上fd班,根本没有人一起玩。有了狗之后,明显孩子更快乐了,缓解了学习带来的压力。有了放松的时间,他会和狗狗互动,教狗狗本领,带狗狗去运动…也更有责任心了,学会了怎么样去照顾去关爱这个小生命。我们的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意义,除了照顾好自己的狗狗外,我们还会一起喂流浪猫,救助流浪狗…去做一些小公益。就这样不知不觉狗狗已经陪我们度过了马上2个年头~感恩遇见❤️”
让孩子与狗狗成为朋友,这不仅是一份简单的陪伴,更是一堂关于责任、爱心和生命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与另一个生命相处,如何理解和尊重不同的生命形式,这些都将为他们未来的人际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
所以,如果你正在考虑是否让家里的孩子和狗狗成为朋友,不妨试试看。这可能会成为你孩子童年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