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跨湖桥遗址漆弓:八千年文明的见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跨湖桥遗址漆弓:八千年文明的见证

引用
腾讯
14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31124A04ZMT00
2.
https://www.moj.gov.cn/pub/sfbgw/jgsz/gjjwzsfbjjz/zyzsfbjjzsj/202104/t20210416_356083.html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7%A8%E6%B9%96%E6%A1%A5%E9%81%97%E5%9D%80/874713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93%E7%AE%AD%E5%88%B6%E4%BD%9C%E6%8A%80%E8%89%BA%EF%BC%88%E8%92%99%E5%8F%A4%E6%97%8F%E7%89%9B%E8%A7%92%E5%BC%93%E5%88%B6%E4%BD%9C%E6%8A%80%E8%89%BA%EF%BC%89/49729167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7%A8%E6%B9%96%E6%A1%A5%E9%81%97%E5%9D%80
6.
http://wwj.zj.gov.cn/art/2021/7/5/art_1665719_58876428.html
7.
https://z.hangzhou.com.cn/2020/rwwhql/content/content_7735187.htm
8.
https://www.ihchina.cn/project_details/14345
9.
https://www.cnfyblh.com/exhibition/281.html
10.
http://sanyamuseum.com/a/3/2023/1123/4536.html
11.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11116624512.html
12.
http://www.cqkaogu.com/gzdt/6317.jhtml
13.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601/c419393-30027909.html
14.
https://news.cnjiwang.com/dyxw_kx/201806/2664506.html

01

跨湖桥遗址:八千年文明的见证

跨湖桥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街道湘湖南岸,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8000-7000年。该遗址于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木器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弓——漆弓。

02

漆弓:世界最早的漆器实物

这把漆弓出土于跨湖桥遗址的一处墓葬中,残长121厘米,弓身细圆,弓柎完整。它采用韧性良好的桑木边材制作,弓身表面涂有天然生漆,漆皮表面带有皱痕,部分脱落。经碳14测年,其年代距今约八千年,这一发现刷新了此前由河姆渡遗址出土漆碗所保持的记录,将我国古代使用漆器的历史提前了一千年。

03

古代制弓技艺的精湛

古代制弓技艺展现了古人对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以蒙古族和锡伯族的制弓技艺为例,这些民族的弓箭制作主要包括选材、取料、加工、组合成弓四大步骤。材料选择极为讲究,包括水牛角、牛蹄筋或牛背筋,以及弹性很好的竹、桦木、荆木等。这些材料经过艺人的精细加工,制成弓的重要部件,再用动物胶粘合包装而成。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虽然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但其对桑木边材的选择和生漆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材料特性的深刻认识。漆弓的残断状态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制弓技艺的宝贵资料。

04

生漆的最早使用记录

“如胶似漆”这个成语我们耳熟能详。实际上,“胶”和“漆”这两种物质的发现也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庄子》中有“漆可用,故割之”,这是中国采割生漆的最早记录。天然漆,又名大漆、生漆,从漆树皮内流出时呈乳白色,凝固后变为棕红,长久放置后氧化变黑,“漆黑”一词正是来源于此。在添加了古代最常见的朱砂颜料后,就变成红漆。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漆器,大多以黑、红两色为主。

生漆本身就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也是目前人类所知最早使用的天然涂料。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漆器修复师用半凝固的生漆涂抹在器物表面,使得器物表面干燥后,形成了一层坚牢、光亮的薄膜,此举不仅保护木材,而且明亮美观,还具有一定的耐热、耐酸碱的能力。

05

竹木漆器的保存与修复

竹木漆器类文物在密封、绝氧、恒温恒湿的水浸泡环境下能长时间保存。20世纪60年代以来,湖北地区出土了大量的春秋战国及秦汉竹木漆器,器物出土时一般都呈饱水状态,含水量很高,若保存不当,会由于快速且不均衡失水造成木胎的强烈收缩而开裂变形。通常考古人员会采用将这些竹木漆器清洗后浸泡在纯净水中保持饱水状态的保存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器物浸泡在水中虽然能保持它们的外形,却难以抑制木胎腐败、漆膜脱落、褪色等劣化现象的日益加重。因此,必须用科学的脱水、加固、定形处理方法保护,才能使这些精美的文物得到妥善的保存。

原湖北省博物馆馆长陈中行先生毕生致力于出土饱水木漆器脱水加固定形保护技术研究,他研发的乙二醛复合液法1988年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乙二醛复合液脱水法可普遍使用于木漆器的保护,从此解决了出土饱水木漆器脱水保护这一国际性难题。历经几十年验证,该方法现仍是目前出土饱水木漆器脱水保护专业领域首选的,集实用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于一体、综合性能优异的保护技术,是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原创性成果。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漆器实物,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制弓技艺,还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弓箭的重视程度。通过研究这把漆弓,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技术和文化发展,同时也为现代文物保护技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