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金牌策划”张和平:以艺术品质引领中国影视发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金牌策划”张和平:以艺术品质引领中国影视发展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194535833_613537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zk/html/2016-04/15/content_1670973.htm
3.
https://www.chinanews.com/cul/news/2009/08-28/1839775.shtml
4.
https://www.sohu.com/a/283117010_161623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B5%E5%92%8C%E5%B9%B3/1215161
6.
https://www.sohu.com/a/244612140_100180248
7.
https://new.qq.com/rain/a/20221020A08ID400
8.
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jrbj/bjs/201812/t20181220_1873472.html
9.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1220/c405057-30477491.html
10.
https://www.52hrtt.com/gh/n/w/info/K1685709685559
11.
http://www.chinawriter.com.cn/dianshi/2016/2016-02-15/265330.html
12.
https://www.chinanews.com.cn/m/cul/2016/03-12/7794545.shtml

2016年,一部讲述张学良传奇一生的历史剧《少帅》在大陆热播,不仅取得了1.332的首播收视率,全网播放量更是突破20亿,掀起了一股“民国历史热”。这部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其总策划张和平的精心运作。这位被誉为“金牌策划”的文化官员,以其敏锐的市场触觉和对艺术品质的执着追求,在中国影视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1

从音像出版到影视策划:张和平的跨界之路

张和平的职业生涯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1979年,他从北京市文化局开始了自己的文化工作之路。在担任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总编辑期间,他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成功推出了多部热门影视剧的主题曲专辑,如《渴望》《好人一生平安》等,创造了千万盒的销售佳绩。

1996年,张和平担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时,他敏锐地抓住了《离开雷锋的日子》这一题材,成功将其从一部8集电视剧打造成电影,开启了内地“贺岁片”的先河。随后,他策划的《甲方乙方》以3600万元的票房,为低迷的电影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02

创新与坚守:张和平的影视策划理念

在影视策划领域,张和平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他策划的《宰相刘罗锅》《爱你没商量》《过把瘾》等作品,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成为了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电影领域,他开创的“贺岁片”模式,不仅为电影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更为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等作品,不仅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更以其高质量的艺术水准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03

坚守艺术品质:在商业化浪潮中的清醒选择

在当前IP潮和娱乐化趋势盛行的影视环境下,张和平始终坚持艺术品质至上的原则。他认为,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是几天、几个月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长期积累、踏踏实实进行创作。

在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期间,他推动了《窝头会馆》《我们的荆轲》《喜剧的忧伤》等优质话剧的创作和演出,不仅提升了剧院的整体艺术水平,更为中国话剧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04

对中国影视产业的深远影响

张和平对中国影视产业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具体作品的成功上,更在于他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坚持艺术品质、追求卓越的标杆。在商业化浪潮中,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坚持认为“艺术家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出好作品”。

如今,已经77岁的张和平,依然活跃在文化工作的第一线。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为中国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的经历和理念,不仅为年轻一代的影视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更为整个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更要坚守艺术品质,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