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里的中华文化密码:三星堆与宋韵之美
《哪吒2》里的中华文化密码:三星堆与宋韵之美
《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在海外的排片和票房表现十分亮眼,创下多项纪录:
- 北美市场:影片排片总数突破700间,预售票房超越近20年华语片首周末票房,成为近年来北美地区上映规模最大的华语电影1。
- 澳新地区:排片总数达116间,刷新近20年华语片点映票房纪录,并出现场次售罄的情况1。
此外,《哪吒2》于2月13日起陆续登陆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引发广泛关注1。其全球票房已超95亿元,猫眼预测总票房将达160.3亿元,有望跻身全球电影票房榜前五1。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对此表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不仅促进了文化交流,也为中外沟通搭建了新的桥梁,展现了全球化背景下开放与合作的重要性1。
三星堆元素:古老文明的现代演绎
《哪吒2》中最引人注目的文化元素之一,当属来自三星堆的灵感。电影中的“结界兽”凭借独特的造型和憨态可掬的性格迅速走红,不少眼尖的观众发现,这两个萌物的长相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颇为相似。
据《哪吒》系列制片人刘文章透露,结界兽的形象设计正是取材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青铜人像元素。这种设计不仅让角色更加可爱亲民,也让更多观众开始关注和了解三星堆文化。
宋韵之美:东方美学的极致呈现
与青铜器的狞厉之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片中展现的宋韵美学。在电影中,哪吒前往玉虚宫的场景充满了宋代建筑的典雅气质。玉虚宫内仙鹤飞舞的景象,灵感源自宋徽宗赵佶的传世名作《瑞鹤图》。
此外,玉虚宫内的仙池花园设计,参考了山西晋祠的“鱼沼飞梁”。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古代桥梁建筑,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立交桥”,其独特的十字形结构和优美的造型,为电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非遗音乐:听觉上的文化盛宴
《哪吒2》的音乐创作同样充满了惊喜。影片中80%-90%的时长都有音乐铺陈,从国风交响到地方戏曲,从传统乐器到非遗音乐,展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例如,哪吒在陈塘关采莲藕时的背景音乐融入了天津曲艺元素,配合角色的天津方言,营造出浓郁的市井气息。而四海龙王的出场音乐则各具特色:东海龙王以弦乐、合唱、箫声勾勒枭雄霸气;南海龙王的配乐则融合了京剧武场锣鼓和电子脉冲音,动感十足。
创新与传承:中国动画的新突破
《哪吒2》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体现了中国动画在艺术表现上的创新和突破。这些文化符号并非简单堆砌,而是经过了现代审美的重新诠释,既保留了历史厚重感,又不失趣味性和时代感。
正如导演饺子所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动画电影创作的一座巨大宝藏。”《哪吒2》的成功证明,中国动画已经具备了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艺术语言的能力,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文化传承,更是一次充满自信的文化创新。
从中国到世界:文化输出的新篇章
《哪吒2》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反映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接受度和影响力。海外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普遍很高,称赞其制作精良、故事深刻。在IMDb上,该片获得了8.3的高分,大量观众给出了9分、10分的好评。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观众虽然对电影的精良制作和基本故事线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并未完全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层文化寓意。例如,电影中无量仙翁发放的“绿牌”与现实中的绿卡有着微妙的对应关系,而天元鼎上的花纹则与美元符号惊人地相似。这些细节设计,展现了中国动画人对全球议题的独特思考。
结语: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
《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商业上的胜利,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动画在艺术表现上的巨大潜力,也展现了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活力。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所说,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不仅促进了文化交流,也为中外沟通搭建了新的桥梁,展现了全球化背景下开放与合作的重要性。《哪吒2》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它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东方神话世界,也让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