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当牛马,年轻人下班后在公园当“吗喽”
上班当牛马,年轻人下班后在公园当“吗喽”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寻求各种"短逃离"方式来缓解压力。从抱树、公园20分钟效应到Citywalk,这些低成本、耗时短的活动正在成为年轻人的首选。
逛公园成首选
年轻人的休闲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低成本放松越来越多。拿旅游来说,国庆七天游太累,用年假又舍不得,人们把目光投向身边熟悉的角落,其中藏着新奇和陌生的体验。
贝壳财经发布的《2024十一青年消费洞察》发现,六成受访者国庆计划出游3-5天,周边城市的短途旅行成为首选,露营、徒步等近郊户外旅行,或是Citywalk等本地城市探索也大受欢迎,而出国或境内长线旅游,作为小长假传统选项,如今占比仅有15.1%。
而比小长假选择短途游、近郊游,在“精神快充”上更进一步的,是今年以来屡次出圈的各种“短逃离”活动。
没有任何目标、任务地闲逛,探索熟悉的街道不熟悉的角落,看公园里的树抽芽蓬发又漂黄,踏过小猫流浪的路径,听见飞鸟啼叫来了又走,一天的班味或许也能洗刷掉一星半点。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统计,各种户外活动中,最受欢迎的是逛公园、爬山、徒步、露营等亲近自然的项目。
今年早些时候,“公园20分钟效应”火遍各大社交媒体,引起广泛的共鸣。这具体可以追溯到一篇发表在《心理学前沿》的论文,研究人员通过检测参与者唾液皮质醇来监控人体压力水平,发现当参与者身处自然环境21-30分钟时,压力显著减轻。
这篇实验报告在刊登五年后突然引爆中国互联网,点燃的不仅是一场“公园热”,也是都市年轻人对哪怕是短暂逃离格子间工位的需求。
逛公园,作为一种耗时短,免费而且抬脚可及的逃离方法,不需要怎么费力就能在钢筋水泥中挤出一片放松独处的空间,从众多户外项目中杀出重围获得青睐,把渴望喘息的打工人们吸引过来是理所当然。
去主题咖啡店吸猫吸狗也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年轻人了,“抱树”成了新的精神马杀鸡。获得这份宁静唯一需要付出的,就是迈出家门,挑选一棵合眼缘的树,然后张开双臂,环抱过去。
这两年出于同样原因流行起来的还有Citywalk,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没有好坏的恒定标准,花销丰俭由人,就算只是家附近的街巷走上一走,也算一次成功的“出逃”。
短逃离是生活的喘息
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多涌向耗时短又花费少的放松方式?
较长的工作时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白天工作一天哪个打工人不是被吸干了精气,临下班前听到工作群的一声叮咚更是条件反射地一脸菜色。就像曾经流行的密室逃脱和剧本杀如今退热,要是有谁刚结束996,就无缝衔接一局三五小时的高强度烧脑剧本杀,去参加铁人三项多少也能拼一拼业余组。
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和经济形势也使得年轻人们的消费预期更偏向理性。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职场业余生活调查报告》显示,“积极娱乐,自我提升”是职场人选择娱乐方式的首要考量。此外,“迅速解压”和“免费的就是最好的”也是影响选择的重要因素。
短逃离,一款物美价廉的精神快充之选。
老牛们已经认识到生活的真谛——缓慢地受锤,仍阻挡不了他们探寻作乐方法的脚步。即便工作日没时间,下班回家后也得想方设法,进入自己的快乐星球。
智联招聘今年对职场人下班后的疏解压力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刷短视频成为工作日首选解压方式,电影、综艺和电视剧同样陪伴了他们的每一份外卖。在被多巴胺慢慢填充起的快乐中,工作积累的压力似乎也悄悄远离。
说到底,当牛做马一整天后,让打工人在工作日拥有丰富的夜生活实在不怎么现实。
足不出户也能收获快乐
精神快充的方式不止亲近自然,在家中创造一个快乐小基地也是不错的选择。今年以来屡屡破圈的“沉浸式居家”也提供了另一个创造幸福感的方法。
我们统计了豆瓣小组“幸福感小家电交流大会”里的6885条帖子和评论,发现了最能给你的居家生活打上幸福感Buff的小家电。前五名有空气炸锅、电视、电饭煲和豆浆机,而投影仪则以断层优势成为创造居家快乐和满足感的产品第一名。
影视作品一向是打工人下班后重要的精神充电宝。一篇刊登在期刊《媒体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观影行为可以使参与者获得沉思体验,乐趣,刺激感,角色参与感,共情悲伤,和社交情感分享六个方面的积极情绪激励。
此外,实验还指出,观影行为本身和替代性情感宣泄,共情悲伤和沉思体验的消极影响强相关。但需要指出的是,“情绪激动”或“痛哭一场”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满足,影视作品观众的需求中包含主动地接触不愉快的感觉,悲剧等主题沉重的作品也有他们的市场和受众。
当你在工位中枯坐一天,不知道回复了多少个“好的”“收到”,被盗走了所有的气力和快乐回到家后,不如打开投影仪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电影之夜。
比起老一辈的客厅标配电视机,投影仪不需要固定的摆放空间,只要一面白墙,随时随地可以将小出租屋改造成大尺寸居家影院,无论是投上个电视剧综艺佐饭,还是给家里整面风景任换的窗,都能给自己散散班味,逃离白天一切的不愉快。
逃避不可耻且有用
一生不被允许gap的我们,也可以在生活的缝隙中挤出一段精心拿捏的短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