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书店:古旧书里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书店:古旧书里的文化传承

引用
人民网
6
来源
1.
http://cpc.people.com.cn/n1/2023/0227/c451282-32632482.html
2.
https://news.bjd.com.cn/2024/05/30/10788823.shtml
3.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109898020.html
4.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24/01-10/10143494.shtml
5.
https://www.bjskpj.cn/beijing/25-history/19588-2024-05-30-09-46-48
6.
http://bj.news.cn/20230725/dff3dec6636146a49d6474f8d2995713/c.html

中国书店,这家成立于1952年的国有专业古旧书店,已经走过了70多个春秋。从最初的100多家旧书摊、书店合并而成,到如今成为全国古旧书业的领军者,中国书店不仅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发展历程,更在数字化浪潮中坚守着文化传承的使命。

01

收购与保护:在废纸堆中寻找文化瑰宝

中国书店的门市部最早位于东四南大街206号,主要收购各类古旧书刊。据《北京日报》1953年1月5日3版报道,中国书店专门收购有关历史、文化、考古的旧书,以及古代的小说、戏曲唱本、版画和有关古代艺术、北京掌故的书刊。此外,还收购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有关历史和政治的书籍、学术杂志、学报和学校刊物等。

为了抢救更多珍贵文献,中国书店的工作人员常年奔走在各地,甚至在废品收购站中寻找被遗弃的古籍。一次,在北京发现了一部宋版《楚辞》,除了书页中有白蚁咬过的残痕,基本完好。当时,宋版《楚辞》很少见,只有北京图书馆收藏着1部,但与新发现的这个版本不完全一样,十分珍贵。还有一次,在山东发现了一部手抄本《聊斋外书》,这部抄本里有过去从未见过的《烟鬼戒》《群残瞎闹传》《东墙记》和《草木传》4篇,为学者们研究聊斋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在古书修复方面,中国书店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位于崇内大街350号的古书修补工厂,专门负责修复年久糟烂的古书。工人会根据书籍破损程度及价值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比如连贴带镶、连贴带托、补虫眼、金镶玉、接后背等。经过修补,很多虫蛀、鼠咬、水湿、糟朽或纸张焦脆的古书能够恢复原样。

02

展销创新:让古旧书走进千家万户

为满足读者对古旧书刊的需求,中国书店从1981年开始举办古籍书市。最早的古籍书市名为图书展销会,地点设在琉璃厂的中国书店大院。首届展销会就展销图书5500多种,吸引了很多青年读者,其中不少是大专院校学生。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近400个科研、教学等单位也竞相到会选购图书。展销会举办15天,共接待中外读者和游客12万人次,销售各种图书40多万册。

此后,古籍书市几乎年年举办,展销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前的木版线装古书、善本书、古书零种,新中国成立前的铅、石、影印平装旧书,期刊报纸零本及合订本,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旧书、中外文旧期刊零本及合订本等。到1987年,展销图书已达2.4万多种。

1988年,古籍书市升级为全国古籍书市,由中国书店发起,共有全国19家古籍整理出版单位参加。这次书市规模空前,三天内接待全国各地和本市机关团体购书单位300多个,专家、学者、旅游外宾和华侨等个人读者2.5万人次,销售中外文新、古、旧书刊和笔、墨、纸、砚、石章、工艺美术制品等共16.5万部册(件)。

03

拍卖机制:推动古旧书流通的新尝试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书店创新性地将拍卖机制引入古旧书业。1993年9月,中国书店与第二届北京图书节组委会、北京市拍卖市场联合举行了首届北京稀见图书拍卖会,共准备了167宗稀见古旧图书。最终,拍卖会有35宗拍卖品成交,总金额37.6万元,成交价最低80元,最高12万元。

1995年,中国书店在第三届北京图书节上举办了“本世纪稀见书刊资料拍卖会”。这是中国古旧书业第一次独立举办书刊拍卖,对我国古旧书的收藏和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拍卖品是向社会公开征集的,征集广告登出后,前来送书的、询问的接连不断。经过筛选,有141件参拍,其中书刊114件,历史照片及其他资料27件。拍卖当天,可容纳150个座位的大会议厅座无虚席,工作人员两次加座位,仍然有不少人不得不挤在过道里站着,迟到的人们便无法挤进会场。从拍卖结果来看,成交的书刊占绝大多数。其中,著名作家的初版本、成名作均以较高的价位成交,如阿英的《海市集》《玛露莎》,巴金的《雾》《雨》《电》,冰心的《春水》《寄小读者》,茅盾的《蚀》《虹》《子夜》等。

04

文化传承:让古旧书焕发新生

除了传统的收购、展销和拍卖,中国书店还通过多种创新方式让古旧书焕发新生。例如,中国书店自主研发了“片羽存真”文创产品,将古籍零页装裱成独特的文化艺术品,既保护了古籍,又让普通读者能够近距离接触和欣赏。

此外,中国书店还积极举办各类文化讲座和展览活动,让更多读者了解和喜爱古旧书。例如,“旧书新知”系列文化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分享古旧书背后的故事,让这些承载历史文化的书籍找到新的知己。

05

面向未来:数字化时代的文化坚守

在数字化时代,实体书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统计,2023年网络销售在整个图书销售渠道中占比达到88%,已成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买书的重要方式。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国书店也在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一方面,中国书店积极开拓线上市场,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体系。另一方面,通过“书店+文创”“书店+文化沙龙”等复合经营模式,拓展书店的功能和价值。同时,中国书店还注重数字化融合发展,开发线上平台和数字产品,让古旧书文化以更多元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2023年,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将合肥四牌楼这家安徽最大的老店融入科技新元素、打造消费新场景,尝试建成数字化新型书店“元·书局”,自开业以来,受到广大读者和书店从业者的认可。2024年1月28日,集团将在安徽合肥发布新华书店IP品牌形象“元小鳌”,寓意状元小鳌、“读”占鳌头,推动书店从形式到内涵升级、从线下到线上融合、从地面卖场到文化空间转型,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06

结语

在数字化浪潮中,中国书店坚守着文化传承的使命,通过不断创新经营方式,让古旧书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得以延续。正如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所说,当前实体书店转型升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国实体书店数量呈现稳定状态,部分省市有小幅增长;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书店脱颖而出,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阅读服务更加广泛地深入到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各个领域,成为全民阅读活动主导力量。

未来,中国书店将继续在保护文化遗产、服务学术研究、满足读者需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正如一位读者在中国书店购书后所言:“在这里,我找到了一本失传已久的古籍,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国书店在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