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峨嵋山村:京郊深处的千年古村
探访峨嵋山村:京郊深处的千年古村
在北京东北部的平谷区,有一座与四川峨眉山同名的峨嵋山。这里不是名闻遐迩的佛教圣地,而是一个藏在深山中的古村落——峨嵋山村。这个位于平谷区南独乐河镇的小村庄,不仅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
自然之美:果林与水库的生态画卷
峨嵋山村依山而建,四周群山环抱,山场面积达两万余亩。村北的峨嵋山,山形似蛾眉,两谷分向左右,宛如美女细弯的眉毛。山上松柏苍翠,花红鸟绿,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每年春夏之交,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开放,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村中最有名的当属万亩果林。苹果、梨、桃、柿、杏、核桃等果树遍布山野,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北京特产红杏。每到收获季节,金黄的杏子挂满枝头,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采摘。这些果品不仅在当地销售,还远销全国各地,成为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除了果林,黄松峪水库也是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水库主干渠从半山腰蜿蜒而过,碧波荡漾,与周围的青山相映成趣。站在水库边,可以远眺整个村庄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人文之美:古树与庙宇的历史印记
峨嵋山村不仅自然风光优美,更是一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村中保存着多棵古树,每一棵都见证着村庄的沧桑变迁。
在村北紫云观遗址,两棵古柏巍然屹立,树龄近600年,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药王庙前的一棵古槐,树龄超过300年,树干粗壮,枝叶茂密。井边的国槐更是有500多年的历史,虽然历经风雨,但仍傲然挺立,守护着这片土地。
除了古树,村中的庙宇遗址也诉说着悠久的历史。峨嵋山村旧有庙宇20余座,包括三义庙、药王庙、紫云观、兴善寺等。虽然许多庙宇在历史的变迁中已不复存在,但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捐助下,部分庙宇得以复建,重现昔日辉煌。
最具代表性的是兴善寺遗址。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兴善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862年),正统八年(1443年)重修。寺内曾供奉高达三丈的千手千眼佛,比两侧立像高出一倍。寺内还有一口神奇的方井,泉水清澈,可将菜馔盛入木盘,顺水流向寺外溪边,别有一番情趣。
文化之美:碑刻与传说的精神传承
峨嵋山村不仅有形的古迹众多,更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村中现存多处碑刻,最早的可追溯至明代。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万历二年(1574年)右副都御使杨兆所书的《同中台登水峪寺诗》碑,以及明代洛阳时任蓟州兵备道徐学古所作的《随中丞杨睛川登水峪寺》诗碑。
村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如《猪山的传说》《峨嵋山的传说》《灵泉的传说》等。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村庄的文化内涵,也寄托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代之美: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近年来,峨嵋山村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现代产业。村中积极开展环境优美户评比活动,推动村庄环境整治。同时,依托丰富的果品资源,大力发展休闲采摘和民俗旅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2021年,峨嵋山村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这不仅是对村庄环境的肯定,更是对其人文关怀的赞誉。如今的峨嵋山村,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京郊一颗璀璨的明珠。
峨嵋山村,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可以领略到自然的秀美,更可以体会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