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港口布局的战略意义
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港口布局的战略意义
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港口布局的战略意义
2022年3月,湖南省政府正式印发《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四个、中部首个印发实施的都市圈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长沙市全域、株洲市中心城区及醴陵市、湘潭市中心城区及韶山市和湘潭县,面积1.89万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1484万,经济总量1.79万亿元。
规划提出,到2025年,长株潭都市圈竞争实力、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高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同城化取得重大进展,融城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质生活的标杆。到2035年,长株潭同城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实现,人民生活更为富裕,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辐射力和引领力大幅提升,成为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虞公港:长株潭都市圈的水上门户
在长株潭都市圈的港口布局中,虞公港无疑是最受关注的项目。虞公港位于湘阴县北部三塘镇,南距长沙霞凝港69公里,北距岳阳城陵矶港87公里,是连接长江经济带和长株潭都市圈的重要节点。
项目总投资约51.6亿元,分三期建设,规划货运岸线1.6千米,布置12个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为2800万吨。一期工程已于2024年9月试运营,预计2027年底全面建成。港口后方堆场用地1542亩,配套建设陆域面积643亩。
虞公港的建设进展迅速。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投资12.5亿元,建设4个泊位,利用岸线522米,设计吞吐量990万吨/年,预计2024年12月底可建成投产。二、三期也在紧张的建设筹备中。
虞公港的经济影响
虞公港的建设将为长株潭都市圈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作为城陵矶港的延伸港、大宗散货集散中转港和长株潭地区的深水港,虞公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它位于湘阴县三塘镇、湘江入洞庭湖咽喉处、湖南“四水”交汇点,是最优越的内河港口之一。常年通航能力5000吨级、丰水期1万吨级以上,不受上游湘阴至长沙航道每年近4个月枯水期的限制。
建成后,虞公港将大幅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和运输距离,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据测算,虞公港码头一期工程,特别是铁路专用线建成通车后,将为原本在长江丰、枯水中转的腹地大型钢贸企业节约物流成本40%以上。全年可为通过虞公港码头中转的企业客户节约物流成本3元左右/吨,占据同类分流的货物运输业务比重30%左右。
长潭港:未来的功能定位
相比之下,长潭港的具体规划和功能定位尚不明确。长潭港位于湘西州凤凰县,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与长株潭都市圈的联系不如虞公港紧密。在当前的规划中,虞公港显然承担了更重要的角色。
但长潭港并非没有机会。随着长株潭都市圈的不断发展,对港口的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长潭港可以考虑发挥自身优势,与虞公港形成互补,共同为长株潭都市圈的发展服务。
展望未来
长株潭都市圈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的港口体系。虞公港作为长株潭地区通江达海的关键枢纽,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而长潭港也有望在合适的定位下,为区域发展做出贡献。随着各项规划的逐步落实,长株潭都市圈必将成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为湖南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