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演“彭德怀”,董勇、丁勇岱和周小斌放一起看,差别就出来了
同样演“彭德怀”,董勇、丁勇岱和周小斌放一起看,差别就出来了
《上甘岭》在央视一套播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部剧在播出初期虽然收视率平平,但随着剧情的推进,第三集时收视率迅速破2,登顶收视排行榜。这种现象级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特型演员的出色表演。他们不仅还原了历史人物的外貌特征,更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观众带入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特型演员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把观众对那个时代的记忆和情感给一下子打开。他们往那一站,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就出来了,观众就觉得,嘿,这剧有那味儿了。
盘点演过彭德怀的演员
丁勇岱在《跨过鸭绿江》里演彭德怀,这可是他第一次尝试这种历史性的角色。这人啊,有阅历,演戏也成熟。在剧里和唐国强对戏的时候,那分寸把握得相当好。他既不会抢了唐国强的风头,又能把彭德怀老总的智慧给展现得明明白白的。
他演的彭德怀,那形象真的是神形兼备。就好比你看到他在剧里指挥作战,那种沉稳,那种智慧,就像从历史书里走出来的一样。
观众看了,都忍不住点赞,觉得他把彭德怀这个角色给演活了。
董勇在《彭德怀元帅》里演彭老总。说实在的,他的形象和彭德怀元帅不太像。
但是你别看这样,他把元帅的胸怀气魄那可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表演粗中有细,就像一个老工匠,把自己多年的功底都融入到这个角色里去了。
他在剖析将士的心理的时候,那种表演的细腻,不动声色地就把观众给带入到戏里去了。观众看了,也都觉得他演得挺好,对他的表演也是好评不断。
周小斌在《上甘岭》和《长津湖》里都演彭德怀。
他呢,有一种硬汉的“糙”感。在《上甘岭》里,他的镜头高光不是很足,就感觉没把彭德怀的那种特质完全发挥出来。到了《长津湖》里,就更明显了。比如说“刘秘书”下线那一段,他就缺少那种老将的杀伐决断。
就像你在战场上,一个将军得有那种果断的气势,他在这一点上就没表现得太好,让观众觉得有点不得劲。
王砚辉在《志愿军2》里演彭老总,这效果真的不咋地。他的文戏演得索然无味,而且有一种强装硬气的感觉。
就好像是硬要去演那种霸气,但是又演得很不自然。观众看了就觉得很出戏,感觉他没有真正理解彭德怀这个角色的内涵。
宗利群老师那可是演彭德怀演得最能服众的特型演员之一了。
他参演了多部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他演的彭德怀,那种感觉就是很对味。
他在表演的时候,就像是把彭德怀的灵魂给注入到自己的身体里一样。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像是彭德怀本人在那个场景下会有的反应。
只可惜,宗利群老师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留下的那些精彩的表演,一直都被观众们记在心里。
关于特型演员换代的思考
在这些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里,唐国强72岁还在《上甘岭》里演角色,就有点显得疲惫了。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特型演员的换代。
特型演员换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老一辈的特型演员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对角色的理解和诠释已经深入人心。
就像宗利群老师,他演的彭德怀已经成为了一种经典的形象。观众们已经习惯了他们的表演风格,觉得他们演的才是最正宗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一辈的演员年龄越来越大,身体和精力都跟不上了。新的特型演员想要接班,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他们得在前辈的光环下努力走出自己的路。外形上要尽量相似,这是最基本的。
但是光外形像还不行,还得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像丁勇岱那样,有阅历,能理解彭德怀的智慧,才能把角色演好。
可是现在很多新演员,可能在理解历史人物方面就存在欠缺。而且现在的观众要求也高啊。
他们看了太多经典的表演,如果新演员演得不好,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就像王砚辉在《志愿军2》里的表现,观众就不买账。
所以新的特型演员得不断提升自己的演技,去研究历史,去琢磨角色的性格特点。在这个换代的过程中,影视制作方也有责任。
他们不能光为了流量或者节省成本,就随便找个人来演特型角色。他们得给新演员更多的机会去锻炼,去成长。
可以多安排一些小角色的特型演员给新演员尝试,让他们慢慢积累经验。特型演员的换代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演员、制作方还有观众的共同努力。
演员要不断提升自己,制作方要用心培养,观众也要给新演员一些包容和成长的空间。这样才能让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不断发展,让像彭德怀这样的历史人物在荧幕上一直鲜活地存在下去。
结语
在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不断发展的今天,《上甘岭》的成功和彭德怀角色不同演员的演绎都反映了很多问题。
我们希望看到更多优秀的作品,也希望特型演员的换代能够顺利进行,让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