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优雅告别:从《乘风破浪的姐姐》到《我们仨》的生命启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优雅告别:从《乘风破浪的姐姐》到《我们仨》的生命启示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861249
2.
https://www.sohu.com/a/306096912_100170731
3.
https://user.guancha.cn/wap/content?id=333885&page=5
4.
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287cbd9a480867aeaaf47020
5.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4474729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DNKH3FF0548HF1C.html
7.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387763
8.
http://www.wenming.cn/wmcb/gcz/spyp/201612/t20161201_3919287.shtml
9.
https://medium.com/@yangmiexu/%E6%88%91%E4%BB%AC%E4%BB%A8-ceba35472cce

“这是你的功课。”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阿朵曾这样说道。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舞台上的表演,更适用于人生中的每一次离别。

七年前,阿朵因与高晓松的感情纠葛选择离开舞台。在那段时间里,她经历了人生的低谷,也学会了如何面对离别和重新开始。当她再次站在舞台上,用一首充满民族风情的《扯谎哥》震撼全场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歌手的回归,更是一个女人在经历离别后的成长和蜕变。

在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中,我们看到了另一种面对离别的态度。当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钟书相继离世,杨绛先生没有被悲伤击垮,而是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他们一家三口的点点滴滴。她写道:“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他们一家三口的温馨日常:钱钟书为家人准备的西式早餐,父女俩的合影,以及相互理发的场景。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却蕴含着最真挚的情感。正如杨绛先生所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面对离别,她选择用文字留住那些美好的时光,用回忆温暖余生。

面对亲人离别,除了情感上的处理,还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我们提前准备。比如,立遗嘱和生前预嘱就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这些问题。据统计,2013年至2018年,立遗嘱人的平均年龄从77.43岁下降至71.26岁,65.29%的人因身体健康问题无法立遗嘱。这说明,提前做好准备,不仅能确保自己的意愿得到实现,也能减轻亲人未来的负担。

年轻人也开始重视遗嘱问题。2017年,全国公证处的调查显示,立遗嘱的人群中,30岁到60岁的人群占比达到30%,最年轻的申请人出生于1997年。他们的遗嘱内容也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财产分配,还涉及公司股权、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知识产权,甚至包括余额宝、微信钱包、游戏账户等新型资产。

生前预嘱则更进一步,它允许我们在健康清醒的时候,提前规划临终关怀和身后事。比如,是否接受插管、电击等急救措施,是否捐献器官,甚至追悼会的安排等。虽然目前在中国大陆,只有约18.8%的人听说过“生前预嘱”,但这种理念正在逐渐普及。

面对离别,我们无法阻止它的到来,但可以选择如何面对。阿朵用舞台上的光芒驱赶内心的阴霾,杨绛先生用文字留住家的温度,而我们每个人,也可以通过提前准备,让离别变得更有尊严。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死生亦大矣。对待死亡这件事,应当做好充足的准备,让自己让亲人让朋友,不至到你离别之时措手不及。”

离别是人生必修的功课,让我们学会优雅地面对,让爱延续,让生活继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