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唱响国家大剧院,再现国歌诞生的壮丽篇章
《义勇军进行曲》唱响国家大剧院,再现国歌诞生的壮丽篇章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7月5日晚,随着这熟悉的旋律响彻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在北京上演,拉开了为期两天的演出序幕。
这部由上海歌剧院创排的歌剧,以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为背景,讲述了田汉、聂耳等进步青年在民族危亡之际,用艺术唤醒民众、激励抗争的感人故事。歌剧由著名作曲家孟卫东作曲,剧作家游暐之编剧,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执棒指挥,汇聚了孙砾、李新宇等实力歌唱家。
守正创新的民族歌剧新作
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在创作上坚持“守正创新”的理念。作曲家孟卫东在音乐创作中,既保持了民族歌剧的传统特色,又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他以《义勇军进行曲》的核心动机“前进”和“sol-do”为音乐种子,通过不断变化和发展,构建起全剧的音乐框架。剧中不仅有激昂的合唱,还有细腻的重唱和咏叹调,展现了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
编剧游暐之在剧本创作中,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为原则,在忠实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她将故事背景设定在1930年代的上海,通过田汉、聂耳、夏衍等左翼文艺工作者的群像塑造,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斗争精神。
融合多元艺术手法的舞台呈现
歌剧的舞台呈现极具特色,导演廖向红巧妙地将电影蒙太奇手法融入舞台调度中,通过大量轨道的运用,实现了场景的流畅转换。舞美设计丁丁将整个舞台打造成一个巨大的“片场”,通过实景与影像的结合,生动再现了淞沪会战的硝烟、十里洋场的繁华以及艺术家们的精神世界。
服装设计徐家华则精心设计了三类服装:一是根据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时尚潮流,结合人物性格特征的个性化服装;二是反映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类型化服装;三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群像服装,每一件都通过手绘完成,细节考究。
历史回响与时代共鸣
作为一部讲述国歌诞生历程的作品,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通过田汉、聂耳等人的故事,展现了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知识分子以艺术为武器,投身救亡运动的壮丽篇章。
该剧自2023年12月在上海首演以来,已演出31场,所到之处无不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正如上海歌剧院常务副院长赵蕾所说:“每天,天安门广场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在国歌声中观看升降国旗仪式。这一次,我们在祖国的心脏演绎国歌诞生的故事,希望乐声、歌声能跨越时空,抵达观众的内心。”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这部歌剧的上演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让我们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激励着当代人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继续发扬“万众一心、勇往直前”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