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秋冬盗汗怎么办?教你提升睡眠质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秋冬盗汗怎么办?教你提升睡眠质量

引用
9
来源
1.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588037.html
2.
https://www.jd.com/pccontent/236984
3.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63527617
4.
http://www.nxnews.net/jk/201909/t20190917_6419300.html
5.
https://news.sina.cn/gn/2017-09-13/detail-ifyktzin0029494.d.html?from=wap
6.
https://k.sina.cn/article_6933852044_19d4a2f8c02000to2e.html
7.
https://eshop.vitagreen.com/blogs/health/vmp-two-ways-fight-against-hot-flashes-during-menopause?srsltid=AfmBOor1kmuxmFsRVEsLi8aOr8Oyz06GjtyysAGkqPOa3npHZtytnqux
8.
https://www.beijing.gov.cn/fuwu/bmfw/jhsyfwzdzx/2024sjsmr/tpxw/202403/t20240313_3588926.html
9.
http://wsjkw.jl.gov.cn/zdzt/jkkp/202107/t20210712_8137425.html

秋冬季节,虽然气温较低,但不少人晚上睡觉时仍会出现盗汗现象,这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暗藏健康隐患。如何解决这一困扰?让我们从原因分析到解决方案,为你提供全面实用的建议。

01

秋冬盗汗的原因

  1. 内热伤阴:秋冬季节,人体为了保暖,皮肤毛孔会慢慢收缩,减少阳气的消耗。然而,阳气存于体内,慢慢积累,就容易产生内热,从而伤津耗液。

  2. 气候干燥:秋冬气候干燥,人体感受燥邪,也需要消耗阴津来滋润身体,若出现阴伤,眼干、口干、鼻干、皮肤干燥等一系列阴虚症状也会出现。

02

中医调理方案

根据中医理论,秋冬季节需要重点养护“三阴”:

养肺阴

肺阴不足的表现:手足心热、干咳少痰口干舌燥、夜间盗汗。

推荐:山药百合粥

1.取山药80克,鲜百合30克,粳米80克。
2.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百合、粳米洗净。
3.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至熟烂即可食用。

养胃阴

胃阴不足的表现:上火、烦躁、口干唇燥、便秘。

推荐:沙参玉竹煲猪蹄

1.取沙参60克,玉竹60克,猪蹄750克,蜜枣4个。
2.将猪蹄洗净,斩大块,放进沸水中稍焯,捞出后冲掉血沫。
3.把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大火煲滚后,改文火煲2小时,加少许盐调味即可。

养肾阴

肾阴不足的表现: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少眠易醒、头发干枯。

推荐:按摩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第一个穴位,是人体治病、防病、保健的要穴。

长期坚持按揉涌泉穴可以补肾填精、延年益寿、活血通络、引热下行,对中老年人防治多种慢性病有佳效。

用大拇指的指端在涌泉穴进行顺时针方向按揉12分钟,一天按揉23次,可在酉时(17:00~19:00)操作。

慢病久病人群,秋冬更要养阴气

中医认为,久病伤阴。

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高血压、慢性肾病、更年期综合征等一系列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阴虚表现,养阴补虚是这类慢性疾病调理的重要原则。

秋冬之时,万物收敛,可用温补五脏(五脏属阴)来改善阴虚体质,收藏体内阴精,使精气内聚,润养五脏。

秋令时可多吃“柔润”的食物。如芝麻、牛奶、羊奶、糯米、蜂蜜、银耳、燕窝、薏米、菠菜、豆浆等滋阴润肺的食物。润燥水果如雪梨、甘蔗、雪莲果、龙眼、葡萄、大枣等,也都是不错的选择。到了秋末初冬季节,则可以吃些牛、羊、鸡等温性的肉类,也可饮少许醇酒,以助肾气,活血通脉。

慢病患者具体如何养阴,仍需辨证体质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罗永佳教授表示,通过食疗养阴,应依据人的体质或状态对食物属性进行选择。

如一些体质偏寒的人,往往表现为面色苍白、畏寒、手足冷、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小便多而清,大便稀溏,宜用温性的食物;同时考虑到其消化吸收能力,对不易消化的肉类,要循序渐进、逐步添配,食疗上可配用淮杞炖牛肉、红烧鲤鱼、栗子焖鸡等。

如果体质偏热,人常觉身热咽痛、面红、目赤、口鼻气热、口干喜冷饮、小便黄浊、大便干结、烦躁好动,则宜吃寒性食物,而不宜食辛辣、温热之食物。如苦瓜排骨煲、冬瓜薏米扁豆煲水鸭汤、红白萝卜竹蔗马蹄鸭肾汤、大芥菜排骨煲、茅根竹蔗马蹄水、西洋菜生鱼猪骨汤等,以起清热泻火之功效。

在此,再给大家推荐以下几款食疗方:

润燥雪耳汤

【材料】百合15g、玉竹15g、雪耳半朵、南杏10g、蜜枣3个、生鱼一斤或水鸭一只,姜三片,油、盐少许。

【做法】雪耳泡发,百合、玉竹洗净浸泡备用,生鱼略油煎(如用水鸭则焯水),冷水中加入上述材料,再加入南杏、蜜枣,大火煮10分钟后转小火煮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二参汤

【材料】太子参或西洋参10g、沙参15g、石斛15g、玉竹15g、桂圆10g、瘦肉或鸡肉一斤,姜三片,盐少许。

【做法】太子参、沙参、石斛、玉竹洗净浸泡备用,瘦肉或鸡肉热锅略炒,加水及全部材料,加姜三片,大火煮10分钟后转小火煮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注意】体质偏寒人士不适宜。

栗子焖鸡

【材料】鸡1只、栗子200g,酱油、料酒、大葱段、生姜、油、盐适量。

【做法】鸡洗净切块;栗子洗净用开水煮片刻,捞出去皮;热锅放油,放入姜末煸炒,再下鸡块,烹入料酒、中火炒至鸡肉变色;加酱油和栗子肉,倒入清水同焖,焖至栗子和鸡肉块酥烂时,投葱段、姜丝炒匀,即可。

南枣煲牛腩

【材料】制何首乌15g、炒黑芝麻15g、南枣6个、生姜2片、牛腩500g。

【做法】牛腩焯水沥干,在汤锅放入全部材料,慢火炖煮2小时,肉烂即可。

【注意】血热、肺燥、湿热体质忌服。

03

生活方式调整

除了中医调理,改善生活方式也是关键:

  1. 调整睡眠环境: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使用空调或风扇调节;

  2. 饮食调节:少吃辛辣燥热食物,适当补充水分及含钙食物;

  3. 放松身心:睡前冥想、泡脚,减少焦虑情绪;

  4.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睡前剧烈运动。

04

提升睡眠质量的实用技巧

  1. 放慢呼吸:尝试4-2-4呼吸法(吸气时数到四,屏住呼吸数到二,然后呼气时再数到四)。莫斯利医生还建议尝试腹式呼吸,把一只手放到胸口,另一只手放到肋骨处。吸气时应该会感到放到腹部的手会随之起伏,而放在胸口的手则相对保持不动。

  2. 充分利用早晨自然光:研究人员发现,,早晨起床的时间对生物钟的影响要比上床的时间更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日光的影响。当光线照射到眼睛时,它会激发位于眼睛后部的感受器,这些感受器会检测到光,并向大脑称为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的区域发送信号,即“中央”生物钟。一缕晨光会停止身体生产睡眠荷尔蒙褪黑激素的产生,并向身体发出一天已经开始的信号。早晨的信号将启动白天一系列的事件,这样12个小时后,到了晚上褪黑色素开始增加,为身体做好了深度消息的准备。

  3. 床是睡觉的地方:听上去可能有点违背直觉,但如果睡不着,最好的办法就是起床。这是一种叫刺激控制法(stimulus control)的一部分。许多研究一致显示,这样做可以减少失眠,而且效果是持久性的。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躺在床上醒着,并“睡不着”- 这就会让大脑把床是睡觉的地方重新联系起来。睡不着时,起来,只有在感觉真正困时再上床,这样就可以打破这种负面关联和恶性循环。

  4. 先热后凉:上床前淋浴或洗热水澡真的可以帮助快速入眠。根据对最近13个有关研究的汇总发现,上床前洗热水澡的人入睡速度提高了36%,并且睡眠质量也更好,次日也会感觉休息的更好。通过给身体一些部位加温,尤其是手和脚,能让帮助散发热量的特殊血管扩张。它会把身体中更多血液推到皮肤表面,继而有助于加速散热,以便身体的核心温度下降 - 这就像一种睡眠信号。随着能源成本上升,好消息是,不必非要洗热水澡或淋浴才能从中获得好处。巴塞尔大学威尔茨-贾斯蒂斯(Anna Wirz-Justice)建议,任何能让血流流向手脚的方法都可以发出睡眠信号。因此,可以使用热水袋或是睡袜,并确保床上铺盖不要过多。

  5. 倾听身体的声音:我们都知道8小时是理想的睡眠时间。但要试图达到8小时目标可能会让人感到有压力,并无助于睡眠。成年人一般每晚需要7-9个小时睡眠,但这只是一个平均数。有些人虽然睡得少些但也一点问题都没有,有些人则需要更多。同时,在一生不同阶段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其实,8小时的说法相对较新。在前工业化时代,人们在黄昏后几个小时就上床睡觉非常普遍。然后醒来,并开始活动 - 他们可能会做一些诸如跟邻居聊天、学习、或是跟伴侣做爱等事情 - 然后又会上床再睡一会。莫斯利医生说,这也令他感到一丝安慰,就算他有时半夜醒来,也感觉没有那么可怕了。华威大学邓洁儿教授(Prof Nicole Tang)则建议,晚上不要看表,并担心自己能睡几个小时。她说,身体会自我调整,如果发现自己在白天日常活动中打瞌睡,那么意味着缺觉了,要再多睡一会。

05

总结

秋冬季节的盗汗问题,需要从中医调理和生活方式两方面入手。通过养阴补虚、调整饮食、改善睡眠环境和采用科学的睡眠技巧,可以有效缓解盗汗症状,提升睡眠质量。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排除潜在的疾病因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