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划归江西后的经济腾飞之路
婺源划归江西后的经济腾飞之路
婺源县,这片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土地,自1949年划归江西以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经济变迁。从2009年GDP总量41.50亿元,到2022年跃升至165.73亿元,短短十几年间,婺源以年均超过10%的增速,书写了一段经济腾飞的传奇。
四大产业齐头并进,文旅融合引领发展
婺源确立了“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标杆”的发展目标,重点发展文旅产业、生态工业、现代农业和新经济产业四大领域。其中,文旅产业是婺源的主业和第一产业,通过实施“旅游+”战略,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在文旅产业方面,婺源大力发展文旅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文化娱乐、康体养生、体育旅游、会议会展等全季节全天候旅游产品。通过“旅游+民宿”、“旅游+文化演艺”、“旅游+休闲度假”等模式,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同时,婺源还注重文旅商品的开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提升旅游附加值。
在生态工业方面,婺源依托“一园三基地”平台,即生态工业园、旅游商品基地、镇头工业基地、太白工业基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正博实业有限公司引入德国智能化设备,生产汽车配件,产品远销欧美市场,成为当地制造业的标杆企业。
在现代农业方面,婺源以休闲观光、体验农业、特色种养为主导,打造了婺源绿茶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投资2亿元,建有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绿色农产品栽培示范区、农民农业创业创新区、设施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冷链及加工、物流区等。目前已引进30余家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向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
在新经济产业方面,婺源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园,目前全县电子商务经营户达3500余家,从业人员10000余人,经营涉及婺源特产销售、服装、陶瓷、景区营销,农家乐,宾馆酒店,互联网大学等方面。
招商引资政策给力,产业融合注入新动能
婺源出台了一系列文旅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包括落地投资奖、经济贡献奖、补链强链奖等,对新引进的文旅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和要素保障。同时,鼓励发展旅居民宿、精品酒店等旅游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项目给予奖励。
具体来说,对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亿元及以上的文旅项目,婺源县采取资金扶持政策,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另行商定扶持额度。对近三年内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国内旅游企业20强等来婺投资旅游项目的,实行“一事一议”,包括但不仅限于县属国企以资源资金入股或实行混合所有制合作等,原则上国有入股比例不超过25%。
在税费金融支持方面,婺源县对文旅项目优先支持旅游信贷通、助企贷等融资贷款服务。对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含)以上的“文旅项目”给予贴息补助,不超过所建项目当年实际银行贷款利息的50%给予贴息,贴息年限不超过三年,每个企业年度最高贴息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婺源的特色产业如茶叶、油菜花和皇菊等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引进30余家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向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
婺源绿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种植面积达17.2万亩,年产量4.7万担。婺源皇菊更是声名远扬,每年秋季,婺源的皇菊种植基地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采摘。
婺源的油菜花海更是闻名遐迩,每年春季,婺源的油菜花海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婺源的油菜花与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婺源的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6:23.9:68.5,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9年的41500元增长到2022年的53102元,增长率达到28%。
婺源的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建设“中国最美乡村”迈出坚实步伐。
婺源划归江西后,通过产业融合和招商引资实现了经济转型。正博实业有限公司引入德国智能化设备,推动了当地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一叶两花”的特色产业如茶叶、油菜花和皇菊也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企业实力,还带动了就业和经济增长,使婺源成为江西省内经济发展的一颗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