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20%,豆角高产秘籍大揭秘!
增产20%,豆角高产秘籍大揭秘!
豆角是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但很多种植者都面临着产量不高的困扰。想要实现豆角的高产,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解豆角高产种植的三大核心要点:施肥管理、整枝打顶和病虫害防治。
施肥管理:合理施肥是高产的基础
豆角的生长周期长,需肥量大,合理的施肥管理是实现高产的关键。
基肥与追肥
在种植前,需要施足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复合肥。每亩可施用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三元复合肥30公斤。施肥时可采用沟施或穴施的方式,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根据豆角的生长阶段进行追肥。苗期应适当控制肥水,防止徒长;抽蔓期需加大施肥量,可培土施肥;开花结荚期是需肥高峰期,应浇足肥水,并每隔10天左右追肥一次。
硼肥的使用
硼肥对豆角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配和运转,促进根系发育,提高花芽分化率,减少落花落荚。喷施硼肥还能提高豆角的维生素C含量,改善口感。
具体使用方法是在豆角苗后期、初花期、结荚期各喷施一次流体硼肥,使用浓度为0.1%,即每亩用20毫升兑水20公斤喷施。研究表明,喷施硼肥能使豆角长度达到80厘米以上,单荚重增加1克,结荚数量增加7%,商品荚比例增加7%,产量提升可达20%。
整枝打顶:调控植株生长的关键
整枝打顶是豆角高产的重要措施,通过摘顶打杈可以促进植株的生殖生长,提高产量。
摘顶打杈的作用
豆角是无限花序作物,若任其无限生长,会导致营养分配不均,枝蔓繁杂,结果能力减弱。通过摘除顶芽和腋芽,可以调整不同器官的存有量,使植株的器官协调发育,创造出合适的通风采光条件,提高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效率,促进营养物质的转化运输。
操作技巧
当主蔓长到1.5-2米时进行打顶,侧蔓的处理则以第一花序为分界:第一花序下的侧枝在长度达到3厘米时全部打掉;第一花序以上的侧枝在长度达到1米以上时通过摘掉侧枝上叶片的方法,使侧枝形成花序,进而结荚成豆,要通过摘顶的方法,限制侧枝的过度生长。
整个生长期要根据侧蔓的生长状态适时增加摘顶打杈的次数。需要注意的是,摘顶打杈要选择晴天上午进行,避免在连阴雨天或傍晚操作,以防伤口感染病菌。使用的工具要锋利,避免生拉硬拽,并要做好消毒处理。
病虫害防治:保障高产的必要措施
病虫害是影响豆角产量的重要因素,常见的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有豆荚螟、蚜虫、红蜘蛛等。
主要病害防治
锈病:发病初期可用15%的三唑酮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洒,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白粉病:可用代森锰锌或丙森锌进行预防,发病后可使用百菌清或嘧霉胺腐霉利进行治疗。
炭疽病:可用百菌清或甲基硫菌灵进行防治。
主要虫害防治
豆荚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等生物或化学药剂。
蚜虫: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苦参碱、双丙环虫酯等药剂。
红蜘蛛:可选用苦参碱、阿维菌素等药剂。
综合防控措施
除了化学防治,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措施。例如,利用天敌如异色瓢虫捕食蚜虫,使用黄色诱虫板诱杀斑潜蝇、粉虱,悬挂蓝色诱虫板诱杀蓟马,使用杀虫灯诱杀害虫等。
其他管理要点
除了上述三大核心环节,还有一些管理要点需要注意:
搭架:豆角是攀援植物,需要及时搭人字架,高度约2米,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积水导致烂根。开花初期可浇一次水,此后保持见干见湿,每隔10-15天浇一次水。
采收:及时采收能促进植株持续开花结荚,提高产量。采收时要避免损伤花序上的其他花蕾。
通过科学的施肥管理、合理的整枝打顶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再加上细致的日常管理,相信您一定能让豆角产量大幅提升,实现增产20%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