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女童坠楼引热议:如何预防孩子心理问题?
重庆女童坠楼引热议:如何预防孩子心理问题?
近日,重庆市某小学六年级女生张某某在校外坠楼身亡的消息震惊社会。这一悲剧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根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相比2020年有所下降。女生相对男生有更高的抑郁、孤独得分;总体上,抑郁、孤独、手机成瘾得分有随着年级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住校、父母外出工作、多子女家庭中排行老三或更小的青少年有更多抑郁、孤独、手机成瘾问题。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包括家庭关系不和睦、家庭结构变化等;学校因素包括学业压力、校园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包括社会价值观影响、网络环境影响等。
面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
家庭层面,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预警信号。预警信号包括厌学、沉迷网络和游戏、拖延、不出门、不与人交往、厌恶老师、早恋、砸东西、攻击他人、考试综合征、睡眠不规律、饮食出现问题等。如果发现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孩子在成长中得到适当的支持。
学校层面,需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配备专业教师,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和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游戏、生活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社会层面,需要为儿童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包括建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社区环境,联合相关部门、社区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治理,减少游戏厅、黑网吧等对学生成长有消极影响的场所。联合医院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提升学生和家长对心理障碍的预防、识别能力,正确看待心理障碍的治疗与康复过程。
此外,运动是预防心理问题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长期的运动锻炼能有效地改善情绪,降低青少年的悲观感和自杀倾向。家长和学校应鼓励孩子参与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通过运动排解压力和负面情绪。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关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度过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