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薛岳请求军法处置桂永清,蒋介石道:你知道他岳父是谁吗?
1938年薛岳请求军法处置桂永清,蒋介石道:你知道他岳父是谁吗?
1938年豫东战役期间,蒋介石坐镇前线指挥。在兰封以东的激烈战斗中,桂永清带领的第二十七军阵地被突破,本应死守待援的他却乘战车仓皇逃离,留下一纸命令要部下龙慕韩死守。最终日军攻破兰封,重创国军。事后,总指挥薛岳愤怒不已,决定军法从严惩戒桂永清以儆效尤。就在处置令即将下达之际,蒋介石却意味深长地问了薛岳一句话:"你知道他岳父是谁吗?"
黄埔少年时 志在四方
桂永清,出身江西贵溪的一个普通家庭,少年时代的他,家境贫寒,但心怀壮志。1924年,怀揣着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理想,桂永清决定考入黄埔军校。
在军校里,桂永清勤学苦练,很快便以优异的表现引起了总教官何应钦的注意。何应钦欣赏这个青年人的进取心和军事才能,决定重点培养。在何应钦的提携下,桂永清得以参加两次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并在第二次东征时被提拔为营长。1926年,北伐战争打响。年轻的桂永清随军南下,转战万里,屡立战功。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反共倒向国民党右派。何应钦追随蒋介石,在浙江展开反革命大屠杀,桂永清虽未直接参与此事,但他早已和蒋何两人站在了同一战线。
1932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军事政治组织"复兴社",以培养亲信力量。时年33岁的桂永清,以其军旅资历和对蒋的忠诚,被选为复兴社中央委员。同时,蒋介石特任他担任训练处长,负责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训练,桂永清成为了蒋介石身边的红人,跻身"十三太保"之列。
1933年,蒋介石成立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任命桂永清为总队长。桂永清仿效德国的军事训练,要求严格纪律,绝对服从命令,否则重罚不贷。军校的学员们对这个雷厉风行的长官,既敬畏又佩服。
短短数年间,桂永清便凭借过人的军事才干和政治嗅觉,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学生,一跃成为呼风唤雨的高级将领。
得意忘形时 跌落谷底
位高权重的桂永清似乎忘记了初心,渐渐心高气傲起来。1930年,已是30多岁成熟男人的他,竟还沉迷于打麻将的赌博游戏。一次,蒋介石委派自己的亲信李默庵担任第三十一旅的副旅长,前去桂永清处报到。
不料,桂永清正在打麻将,见李来了,却只是敷衍了事地说已经给蒋介石推荐了其他人选。对于这种藐视上级命令、目中无人的狂妄态度,李默庵自然恼羞成怒。他回去后便向蒋介石告了一状,蒋闻言勃然大怒,当即下令撤销桂永清的职务。
事态突然急转直下,桂永清这才如梦方醒,赶紧求助于何应钦。何应钦审时度势,知道蒋介石一时难消气,便建议桂永清出国留学,暂避风头。桂永清连连点头称是。
于是,何应钦去见蒋介石,婉言相劝道:"此次虽是桂永清错了,但青年人血气方刚,偶有过失在所难免。不如让他去德国学习先进的军事理念,将功补过,日后为建设新军出力。"蒋介石略一沉吟,觉得有理,便同意了何应钦的提议。
临行前,蒋特意叮嘱桂永清要努力学习,吸取德军的精髓,将来报效祖国。桂永清千恩万谢,发誓一定洗心革面。
在德国的日子里,桂永清考察了德国的军队建设,研究了训练和作战方法,见识大大拓宽。同时,桂永清也没忘记联络感情。何应钦虽然没有子女,却将侄子侄女视如己出。桂永清很快便与何应钦的侄女定下了终身。
1931年,桂永清学成归来,何应钦亲自为他和侄女证婚。在得力助手的运作下,蒋介石不仅原谅了桂永清的过错,还破格提拔他为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顿时重振旗鼓,春风得意起来。
烽烟四起时 浴血奋战
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爆发,卢沟桥的硝烟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8月13日,上海的天空也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下。日军在上海制造了"八一三"事变,发动了侵略的第一枪。形势危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桂永清率领教导总队紧急开赴前线,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教导总队虽是训练部队,但在战火的淬炼下,迅速成长为一支骁勇善战的劲旅。官兵们在桂永清的带领下,与倾巢而出、装备精良的日军浴血奋战,打出了国军的气势。
然而,面对日军海陆空三军的合围和优势火力,寡不敌众的教导总队终究陷入苦战。战士们或战死沙场,或负伤不起,鲜血染红了上海的大地。桂永清亲临前线指挥,子弹在身边嗖嗖飞过,炮火在头顶轰轰炸响。
随着战事的胶着,教导总队伤亡惨重,许多弟兄们倒在了血泊中,再也无法起身。10月,蒋介石下令,所有部队必须坚守阵地,绝不后退一步。桂永清接令后,慷慨陈词,斗志昂扬地对将士们说:"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我们宁可战死,也绝不后退!"
11月12日,日军海陆联合发起猛攻。教导总队依托四行仓库、大楼、工厂等坚固建筑构筑防线,与日军展开巷战、肉搏战。双方你死我活,血战到底。然而,寡不敌众终究是铁律。12月初,日军在海陆空力量的碾压下,攻入南京。守军伤亡殆尽,弹尽粮绝。
12月12日,蒋介石下令,各部队撤离南京。教导总队仓皇撤退,桂永清只身犯险,断后掩护。
从南京到徐州,从徐州到开封,教导总队在敌后游击,跋涉千里,终于有惊无险地到达豫西,开始休整。望着人困马乏,带伤残兵的部队,桂永清一时百感交集。昔日训练场上的意气风发,已被炮火硝烟磨砺得沧桑不已。
临阵脱逃时 名节丧失
1938年春,豫东战事再起。5月,日军集中兵力发起进攻,妄图一举拿下豫东,切断国军的退路。形势万分严峻,蒋介石再次指派薛岳担任前线总指挥,誓与日寇决一死战。
兰封,这个位于豫东的小城,成为了这场战役的焦点。薛岳审时度势,命桂永清率部防守兰封东侧,构筑坚强阵地,阻击来犯之敌。桂永清信心满满,斩钉截铁地保证完成任务,绝不后退一步。
5月22日,战事爆发。桂永清率部在兰封东约10里处迎击日军,一度打得日军抱头鼠窜。正当大家振奋不已之时,日军的主力部队如潮水般涌来,摧枯拉朽般地冲击着第二十七军的防线。顷刻间,硝烟弥漫,炮声隆隆,阵地岌岌可危。
就在此时,桂永清却做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他非但没有坚守阵地,反而趁乱弃甲曳兵,独自驾车仓皇逃离!临走前还留下一纸命令,让副军长龙慕韩死守兰封,自己却逃之夭夭。
龙慕韩万般无奈,只得硬着头皮率残部苦苦支撑。但面对日军飞机、大炮、坦克的狂轰滥炸,仅凭一个师的力量,如何抵挡得住?无奈之下,龙慕韩只得下令部队撤退,保存有生力量。
兰封失守的消息传来,蒋介石勃然大怒。
而薛岳更是恨得咬牙切齿,痛斥桂永清临阵脱逃,罪无可恕!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个逃兵问责下狱,以儆效尤。薛岳将桂永清的所作所为上报军委,请求军法从严惩处。
岂料蒋介石却突然问了一句:"你可知他的岳父是谁?"薛岳一时语塞,恍然大悟,原来,桂永清的岳父何应钦,正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何应钦对这个女婿向来偏爱有加,处处维护。蒋介石对何也是言听计从,不愿得罪。于是,军法审判便不了了之,反倒传来一纸调令,将桂永清调离前线。
而薛岳的参奏,也石沉大海,无人过问。消息传开,军中一片哗然。大家义愤填膺,痛恨桂永清丧失军人气节,却仍能依仗关系逍遥法外。一时之间,士气涣散,军心动摇。而桂永清本人,却恬不知耻,仿佛无事发生过一般。
1938年的豫东溃败,给中原大地带来了深重灾难。日军长驱直入,大肆烧杀掳掠,人民生灵涂炭。而那个逃离战场、置全军于水火之中的罪魁祸首,却凭借裙带关系继续荣华富贵。
桂永清不过是投机者的缩影,在硝烟战火的年代,这样的悲剧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