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明祭扫新趋势:防火防灾与AI“复活”的双重视角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明祭扫新趋势:防火防灾与AI“复活”的双重视角

引用
新浪网
9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shenji/2024-09-20/doc-incptzkx1011921.shtml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24-07/03/content_26076391.htm
3.
https://www.cpd.com.cn/n15737398/n26490099/424/t_1129695.html
4.
http://www.shunhetec.com/617.html
5.
http://www.news.cn/mrdx/2024-04/08/c_1310770432.htm
6.
https://gzw.wuhu.gov.cn/xwzx/tzgg/8597265.html
7.
http://zwgk.changchun.gov.cn/jt/szfzcbm/jtqlyhylj/zdlyjczwgk/202406/t20240625_3319908.html
8.
https://docs.pingcode.com/baike/139736
9.
https://www.zhongyinlawyer.com/Home/LibraryDetail?Title=AI%2C%E6%B3%95%E5%BE%8B%2C%E4%BC%A6%E7%90%86

2024年清明节前夕,多地发生因祭祀烧纸引发的火灾事故,为传统祭扫方式敲响警钟。与此同时,AI技术在殡葬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最具争议的是AI“复活”服务。这项技术既能制作逝者的“数字人”,还能实现虚拟对话,甚至制作动态影像,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然而,这项看似温情的技术却引发了关于隐私保护、伦理边界和法律风险的广泛讨论。

01

传统祭扫与防火安全

清明时节,焚香烧纸等传统祭祀活动频繁,但这些习俗也带来了安全隐患。近期,全国多地已发生多起因祭祀活动引发的火灾事故。例如,北京通州区接连查处两起因祭祀用火引发的火灾,广东海丰一名男子在扫墓时因点燃蜡烛引发山火,甚至有农民在铁路防护网内烧纸,造成价值人民币1000元的损失。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直接的生态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波及范围更大的次生事故与灾害。

面对频发的火灾事故,多地政府部门已开始倡导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如敬献鲜花、绿化植树等。然而,在推行移风易俗新风尚时,如何平衡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02

AI“复活”技术的兴起

随着科技发展,AI技术被应用于殡葬领域,带来了诸多创新实践。2023年底,上海推出“AI礼祭”服务,为逝者制作“数字人”并策划个性化追思仪式。北京等地也进行了数字科技殡葬的试点,人们可在墓位上观看逝者生前的活动影像,体验沉浸式的网络追思,甚至通过直播和手机程序参与云端祭祀活动。

在商业领域,AI“复活”服务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经营AI“复活”相关业务的商家达1900余个,交易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服务内容包括让照片中的人物动起来、配上AI人声,甚至制作能简单对话的“数字人”。这些服务主要采用三种技术:手机应用中的“照片活化”、线上工具的音频合成,以及需要编程知识的深度合成技术。

03

技术背后的争议与风险

然而,AI“复活”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多重争议。首先是隐私问题。这项服务需要处理大量个人敏感数据,如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数据一旦被滥用或泄露,会对用户隐私造成威胁。其次是伦理问题。未经家属同意使用逝者形象,可能侵犯其肖像权和名誉权。此外,AI“复活”还涉及“数字遗产”问题。逝者生前的个人信息、聊天记录等能否继承,目前没有明确法律规定。

从法律角度来看,如果在未依法获得逝者相关近亲属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使用逝者面容将其“复活”并进行商业推广,涉嫌侵害逝者的肖像和名誉等权利。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如未经许可,擅自使用逝者的姓名和面容用于“复活”,逝者的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更令人担忧的是,AI“复活”技术可能成为犯罪工具。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该技术实施诈骗,特别是针对不熟悉网络应用的中老年群体。此外,AI“复活”也可能衍生新型法律纠纷,如伪造遗嘱等问题。

04

未来展望:科技与人文的平衡

面对AI“复活”技术带来的挑战,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其应用应有道德边界和法律规范。首先,AI“复活”技术的应用,应严格遵守知情同意原则,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不侵犯他人利益。其次,相关技术服务提供者必须对“生成内容”进行“标识”,防止不法分子借用该技术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此外,要进一步落实相关平台的主体责任,处置借AI“复活”概念不当牟利的不法商家。

“不能放任AI‘复活’变成一门没有规矩和底线的‘生意’,尤其要保护对新技术不敏感的中老年用户群体。”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建议,有关平台要帮助中老年用户群体辨别深度伪造技术,取缔不当得利的违法违规商家,尽可能减少技术滥用带来的社会风险。

清明节,既是缅怀先人的时刻,也是审视社会变迁、思考文化传承的契机。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缅怀先人,更要关注当下、思考未来,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实现文明和谐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