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越南生蚝小心肠胃炎!
吃越南生蚝小心肠胃炎!
近日,台湾地区食药署发布重要通报:越南生蚝产品被检出肠炎弧菌及沙门氏菌。这两种致病菌可引起严重的肠胃炎症状,包括腹泻、呕吐等。专家提醒消费者应尽量减少生食水产品,购买时通过正规渠道并保存凭证,加工过程要严格防止交叉污染。此外,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进口水产品的监控,以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为什么生蚝容易导致肠胃炎?
生蚝,学名牡蛎,是一种滤食性贝类。它通过过滤海水来获取食物,这个过程中会将水中的微生物、病毒和污染物富集在体内。因此,生蚝体内常常含有各种致病菌,如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属于弧菌科弧菌属。副溶血性弧菌可以产生耐热直接溶血素(TDH)或TDH相关溶血素(TRH),这是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毒力因子。该菌在环境中的分布呈明显的季节性,与温度直接相关,夏秋季为该菌的高发季节。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类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重要致病菌,其菌属型别繁多,抗原复杂,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感染人类的沙门氏菌中99%为肠炎沙门氏菌,该菌是一种兼性厌氧、无芽胞、无荚膜的革兰氏阴性菌。
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的感染症状主要是引起肠胃炎。副溶血性弧菌有侵袭作用,其产生的TDH和TRH的抗原性和免疫性相似,皆有溶血活性和肠毒素作用,可导致肠胃肿胀、充血和肠液潴留,引起腹泻。患者体质、免疫力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近年来国内报道的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临床表现可呈典型、胃肠炎型、菌痢型、中毒性休克型或少见的慢性肠炎型,病程1至6日不等,一般恢复较快。
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是由于肠多核白细胞(PMN)聚集导致的粘膜水肿和感染,症状多发生在细菌感染后的6-72小时,最长持续一周,可自行恢复。在北美,沙门氏菌是食物传播疾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无免疫应答者和婴幼儿是严重肠炎的易感人群,可能导致系统感染甚至死亡。
如何安全食用生蚝?
- 选购注意事项:
- 选择正规渠道,确保来源安全
- 挑选外壳完整、接口紧密的生蚝
- 优先选择养殖水域洁净的产品
- 注意查看是否符合生食安全要求
- 储存与加工:
- 生蚝应低温冷藏保存
- 加工前彻底清洗外壳
- 避免与熟食交叉污染
- 尽量避免生食,加热至中心温度90°C并维持90秒可有效杀灭细菌
-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老年人、儿童、孕妇和免疫力低下者应谨慎食用
- 高风险人群建议完全避免生食
出现肠胃炎症状怎么办?
若食用生蚝后出现肠胃炎症状,如腹泻、呕吐等,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特别是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 呕吐物带血/咖啡渣样物
- 持续高烧不退
- 出现血便
- 脱水症状严重
专家建议,消费者应尽量减少生食水产品,购买时通过正规渠道并保存凭证,加工过程要严格防止交叉污染。此外,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进口水产品的监控,以保障公众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