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黄鹤楼:李白的送别与崔颢的乡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黄鹤楼:李白的送别与崔颢的乡愁

引用
百度
8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3%E9%B6%B4%E6%A8%93%E9%80%81%E5%AD%9F%E6%B5%A9%E7%84%B6%E4%B9%8B%E5%BB%A3%E9%99%B5/2804672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4%E9%B9%A4%E6%A5%BC/10268660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3%E9%B6%B4%E6%A8%93/10268660
4.
https://dict.baidu.com/shici/detail?pid=235461cee68f4bed9800582f42ea5641
5.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291134
6.
https://movement.gzstv.com/news/detail/7yxyz/
7.
https://m.ximalaya.com/ask/t6461654
8.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b0d3f72465ef.aspx

黄鹤楼,这座屹立于长江之畔的千古名楼,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才情与风流。其中,李白与黄鹤楼的故事,更是为这座名楼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01

李白的黄鹤楼:送别与向往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黄鹤楼诗词中最负盛名的一首: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的场景。诗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已成为千古名句。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

02

崔颢的黄鹤楼:吊古与怀乡

与李白的送别诗不同,崔颢的《黄鹤楼》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佳作: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通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更是道出了世事沧桑、人生如梦的感慨。而“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则描绘了黄鹤楼周围的美丽景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永恒与宁静。最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03

李白与黄鹤楼的不解之缘

李白与黄鹤楼的关系,远不止一首送别诗。据传,李白初到黄鹤楼时,看到崔颢的《黄鹤楼》诗,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足以说明崔颢的诗作对李白的影响之深。但李白并未因此放弃,反而在黄鹤楼留下了多首佳作,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此外,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时,还巧妙地运用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南北朝时南朝梁代殷芸《小说·吴蜀人》,讲述了一个想要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的故事。李白通过这个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期许。

04

结语

黄鹤楼见证了李白的友情与抱负,也承载了崔颢的乡愁与感慨。两位诗人的作品,一动一静,一送别一怀乡,共同塑造了黄鹤楼的文化内涵。今天,当我们再次登上黄鹤楼,俯瞰长江滚滚东流,不禁会想起李白与孟浩然的离别,想起崔颢的乡愁。这些诗句,早已融入了黄鹤楼的灵魂,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