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谣言:秒懂假新闻的识别技巧
揭穿谣言:秒懂假新闻的识别技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新闻和信息。然而,并非所有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如何辨别假新闻,避免被误导?本文将通过两个具体的案例,教你掌握识别假新闻的技巧。
2024年中研院院区开放活动中,传播数据与网络分析实验室(CDNA)设计了一个识别假新闻的闯关活动。其中几个新闻案例真假难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识别这些假新闻。
假新闻1:地震后千万别加油!油槽沉积水会变成毒液?
根据网传“专家”指出,地震后地底深处的油槽内部会发生剧烈的沉积水搅动,这些沉积水是多年积累的“重金属、工业废料”等有害物质。当油槽受到震动时,这些有害沉积水会混入汽油中,直接变成“毒液”,对汽车引擎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专家建议,在地震后的72小时内绝对不要加油,因为此时的油品可能含有大量“沉积水毒素”。这些毒素会导致车辆引擎异常磨损,甚至导致引擎突然熄火,危害行车安全。不仅如此,吸入这些含有毒素的油气,还可能导致头晕、恶心等身体不适,严重时甚至会引发慢性中毒。
有关单位呼吁,地震后的加油站应该暂停营业,等待油槽中的沉积水完全沉淀,确保油品纯净,避免灾害后的二次伤害。
破绽:
- 汽油是一种从石油分馏或裂解出来的烃类混合物液体,不会含有“工业废料”之类的物质,也不会在油槽里积累。
- 72小时的具体时间没有科学依据,且未考虑加油站的油品过滤系统和标准作业流程。
除了从破绽判断内文的真伪外,作为生活在地震带上的台湾人,看到这样的消息会特别敏感。各大媒体也会有大篇幅且深入的报道。但是,以“根据网传专家指出”作为开头,这种未指明的说法存在疑点。仔细想想,如果这个报道为真,那么地震频发的花东地区,是不是早已因为这个现象产生许多文中提到的危害或威胁?除此之外,我们也没有在其他媒体中看到相关报道,因此可以判断这则消息并非真实。
假新闻2:吸猫、吸狗好处多?研究指出宠物体味能防癌并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随着“吸猫”和“吸狗”的风潮在全球持续扩展,越来越多宠物主人沉迷于拥抱和嗅闻宠物的毛发和体味。根据科学研究,这种行为不仅带来心灵上的满足,还可能对健康产生显著益处,包括防癌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
研究显示,与宠物的接触能促进人体释放快乐激素如多巴胺和血清素,这些激素有助于减轻压力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此外,宠物的体味中可能包含某些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帮助抵御癌症等疾病。
同时,法国健康杂志《TOPSANTE》报道了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一项有关预防疾病的研究。该研究指出,硫氢化合物能通过保护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来预防疾病,因为线粒体提供主要能量以消除炎症的血管细胞。此外,修复线粒体功能被认为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糖尿病及脑退化症等疾病的关。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AP39”的新型药物,这种药物以硫化氢为基础,能在细胞内缓慢释放少量硫化氢,从而保护线粒体,维持细胞活性并延长细胞寿命。
这种有益健康的硫氢化合物,除了在石油、天然气、火山气体及温泉中找到以外,竟然还可以从宠物身上散发的气味中闻到!然而,主人仍需注意宠物的卫生,定期为其洗澡和修毛,以防止病菌滋生并引发病症。如果宠物的皮毛散发异味,可能是皮肤病的警讯。
这些研究结果为未来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强调了日常生活中与宠物的互动可能对健康的积极影响。定期检查和维护宠物的健康,才能让这些可爱的毛孩更健康地陪伴我们,并最大化吸猫、吸狗所带来的益处。
破绽:
- 虽然是科学研究,但没有明确说明来源。
- 文中提及的法国健康杂志报道的主题是新药的开发,与宠物体味没有关联。
- 从硫氢化合物的描述可以推断这个味道是硫磺或臭鸡蛋味,不会是健康宠物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
一般人都能理解宠物毛孩们为生活带来的乐趣,吸猫或吸狗带来的心情愉悦,相信毛孩家长们都能认同。不过仔细查看内文,看似很有一回事的长篇报道,其中却夹杂着不相关的叙述!甚至夸张的说明宠物身上可以闻到温泉的味道!我们都知道硫磺温泉味与宠物体味的差别,因此可以认定此则消息为假!千万不要因为标题的叙述可能有部分正确,而相信了整篇文章内容!
判断消息或新闻是否为真实,可以掌握以下几点要素:
- 是否能确定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是否为知名人士及媒体。
- 这则新闻和你原先的认知相较有无差距?
- 这则新闻是否合理?你是否真的理解这则新闻?
- 你是否能找到其他可信任的3或4个新闻来源也同意新闻上的资讯?
- 是否有专家认同或共同具名这则新闻?
- 这则新闻是否有版权?
现在是充满创意与科技的时代,许多异想天开却完全真实的科学研究成果,让这个世界变得有趣,但也容易有许多夸大的消息掺入其中,扰乱大家的判断。如果未经查证就传播出去,反而成为散播假新闻的帮凶。
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识别技巧,我们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远离错误信息。无论是查核来源、观察文章用词,还是对过于耸动的标题保持怀疑,就能培养出一双看穿谣言的慧眼。在面对信息时,最重要的是保持批判性思维与理性判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信息繁杂的世界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分享真实且可靠的讯息。
参考资料:
- 黃兆璽、謝宗順、翁福元、胡世澤(2021)。假新聞與媒體識讀認知理論之分析探討。台灣教育研究期刊,2(6),283-298。
- 蔡進雄(2021)。澳洲及美國面對媒體素養的挑戰如何因應。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207。https://epaper.naer.edu.tw/edm.php?eg_name=國際脈動&edm_no=207&content_no=3623
- 駐美國代表處教育組(2017,2月2日)。美國教師經由媒體素養課程,教育學生辨識充斥網路的假新聞。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https://teric.naer.edu.tw/wSite/ct?ctNode=647&mp=teric_b&xItem=1909503
本文原文来自台湾中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