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年度报告: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筑底回稳,2025年有望企稳回升
CMF年度报告: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筑底回稳,2025年有望企稳回升
11月30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年度论坛(2024-2025)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聚焦“筑底回稳的中国宏观经济”,来自政界、学界、企业界的知名经济学家王一鸣、刘元春、曹远征、张宇燕、毛振华、刘晓光联合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冯仕政表示,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以此次年度论坛为契机,期待各位嘉宾学者提出真知灼见,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强大合力,为中国宏观经济决策贡献宝贵智慧,为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宏观经济事业迈向新的高度,为中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稳步迈进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副主席,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闫衍主持论坛第三单元,聚焦“筑底回稳的中国宏观经济”,来自政界、学界、企业界的知名经济学家王一鸣、刘元春、曹远征、张宇燕、毛振华、刘晓光联合解析。
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主要特征
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出以下特征: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但逐季下滑压力加大:前三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4.8%,名义GDP同比增长4.1%。
工业生产强劲回升,服务业相对疲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房地产业、建筑业成为主要拖累。
内需不足,依靠外需回暖支撑总需求:消费增长动力减弱,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出口和进口增速均实现大幅回升。
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宏观经济周期底部延长:CPI同比上涨0.3%,PPI同比下降2.1%。
居民就业企稳,收入增速回落: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同比增长5.2%。
企业绩效短期改善后再度恶化: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下降4.3%,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同期较低水平。
财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同比下降2.2%,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同比下降20.2%。
房地产市场持续深度调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商品房销售额、房屋新开工面积等指标持续收缩。
客运量等流量恢复阶段已完成,社会融资等内生性紧缩态势尚未扭转。
9月底以来的宏观政策调整与效果评估
自9月下旬以来,针对当前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国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密集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和增量政策。本轮政策调整呈现四个突出特点:
货币政策思路发生重大转变:从“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为“支持性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从“小步微调”转变为“大力出奇迹”。
化债工作思路发生根本性转变:推出12万亿元化债方案,分年度实施,减轻对金融市场冲击。
房地产政策思路发生重大转变:明确“止跌回稳”目标,各部门密集出台支持性政策。
政策组合协同发挥放大效应:各部门各地方协同推出系列增量政策。
随着本轮刺激政策落地见效,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企稳回升,达到4.7%-5.3%,2024年全年经济增速达到4.8%-5%。
2025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风险挑战
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大上行机遇:
本轮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有力扭转了短期经济下行趋势。
资产价格效应有利于市场主体资产负债表修复和预期改善。
提前为应对外部冲击做足了政策准备。
二十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举措有望逐步落地。
同时,2025年也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
出口增速显著回落风险: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上升,中美贸易摩擦加剧。
总需求超预期失速风险:内需不足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风险:房地产市场调整不及预期。
股票市场剧烈波动风险:股市大涨后,基本面修复不及预期。
青年群体失业率再度攀升风险:就业结构性压力加大。
2024-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与展望
在基准情景下,预计2024年经济增长4.9%,2025年增长4.8%。在乐观情景下,预计2024年经济增长5.0%,2025年增长5.2%。在悲观情景下,预计2024年经济增长4.8%,2025年增长4.6%。
结论与政策建议
科学设定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持中高速增长,强化就业、价格、收入等目标。
坚定一个决心、抓住四大机遇,将本轮宏观调控进行到底。
着力扩大内需,促进宏观经济筑底回升。
探索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的新型组合模式。
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重点突破口精准施策。
坚持“发展中化债”的核心逻辑,研发化债“长效药”。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