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学生如何养成高效数学学习习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学生如何养成高效数学学习习惯?

引用
知乎
7
来源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676777334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624G7AI05367BVT.html
3.
https://www.sohu.com/a/155439375_817358
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1012/15/794130676_794130676.shtml
5.
https://mxx.chazidian.com/mip/xinwen/31099/
6.
https://www.eduease.com/zixun_info-id-68906.htm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522/23/40057310_1081744310.shtml

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孩子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自学能力,更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那么,具体应该培养哪些数学学习习惯呢?

01

传统学习习惯:奠定扎实基础

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数学学科的学习,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一开始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小就养成:
(1)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
(2)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3)认真审题,仔细运算的习惯。
(4)验算的习惯。

02

创新性学习习惯: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赞可夫有可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如:一位老师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请大家折一折,试一试,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学生很快找到了下面三种方法: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看看还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学生经过努力,又找到了下面的分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习惯。

03

合作性学习习惯:培养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的习惯

合作性数学学习习惯,主要是指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数学、身边数学的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愉快合作。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学,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迁移运用,深化提高。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创造性不是教师教会的,只能靠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悟出来。教学时,注重选择合适的问题和交流形式,有效地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交流。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交流形式,恰当组织同学分组交流,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在交流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04

如何培养这些习惯?

教师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实践操作,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思维。

家长的配合方法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监督并指导孩子完成作业。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不要过分依赖答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要包办代替。与学校保持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学生的自我训练

学生要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遇到问题要主动思考,不要轻易放弃。学会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05

结语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但一旦养成,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