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如何平息暴躁脾气
中医教你如何平息暴躁脾气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会遇到脾气暴躁、容易发火的问题。中医认为,暴躁易怒不仅影响人际关系,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暴躁脾气主要与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脾虚肝乘等因素有关。下面将从食疗、穴位按摩和精神养生等方面,介绍一些实用的调理方法。
中医对暴躁脾气的认识
中医认为,肝脏的病变分为“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等多种证型。其中,“肝火旺盛”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可出现口干口苦、心烦易怒、胸闷、胁肋部疼痛等症状。而我们所说的“脾气不好”,仅仅是这些症状中“心烦易怒”的表现,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肝火旺盛”。
食疗调理
中医饮食调理方面,可以多吃具有疏肝理气、清肝泻热、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例如:
- 疏肝理气:芹菜、蓬蒿、西红柿、萝卜、橙子、柚子、柑橘、香橼、佛手等
- 清肝泻热:苦瓜、苦菜、西红柿、绿豆、绿豆芽、黄豆芽、芹菜、白菜、包心菜、金针菜、油菜、丝瓜、李子、青梅、山楂及柑橘等
- 健脾益气:扁豆、高粱米、薏米、荞麦、栗子、莲子、芡实、山药、大枣、胡萝卜、包心菜、南瓜、柑橘、橙子等
此外,还可以尝试一些药膳:
- 萝卜粳米粥:将新鲜萝卜切碎和粳米同煮为粥。萝卜有顺气、补虚、消食、化痰等功效。
- 决明子粥:炒决明子10~1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或加白菊花10克。先把决明子放入砂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待冷后煎汁或与白菊花同煎取汁,去渣,放入粳米煮粥将熟时,加入冰糖,再煮1~2沸即可服用,5~7天为1疗程。
- 栀子仁粥:栀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先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可。2~3天为1疗程,每日分2次服用。
- 灵芝山药生鱼汤:生鱼250克,灵芝12克,淮山药30克,生姜3片。把全部用料放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即可。
穴位按摩
中医认为,按摩身上的7大“撒气穴位”,既能缓解情绪波动,又能达到舒肝养肝的养生保健作用。
头上的3个“撒气穴”:角孙穴、风池穴和太阳穴。按压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的作用,可治疗头痛、眩晕等病症。有些人按摩完角孙穴后会打嗝,说明按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乳房胀痛的人更有益。
胸肩部的2个“撒气穴”:膻中穴和肩井穴。前者(位于两乳之间)有宁心神、除闷的作用。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可以顺气,对岔气也有很好的作用。用拳头敲打肩井穴可缓解颈疲劳、使大脑供血充足、治疗头痛。按摩肩井穴位还可以改善乳腺疾病。
下肢的2个“撒气穴”:太冲穴和足三里。按摩太冲穴对爱发火和忧郁的人都有舒缓作用,尤其对高血压、头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养生功效。如果配合着按摩足三里,在舒肝理气的同时,还对便秘、腹泻和胃病等疾病有所改善。
精神养生
传统的精神养生法对克服不良情绪有很好的效果,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平息怒气。例如:
- 阿Q精神胜利法:这是一种心理调适方法,通过自我安慰和合理化思维来缓解情绪压力。
- 转移注意力:当情绪特别激动时,可以通过异地发泄、理智消解、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消除怒气,使心情得以平静。
- 保持平常心:顺应自然规律,按时劳作,保持一颗平常心,没有过强的欲望及情志刺激,能调节情绪。
-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情绪,培养兴趣爱好;憧憬未来,充满生活希望;向人倾诉,解开心理上的郁结;宽以待人,尽可能原谅别人的过失;淡泊名利调整心态,合理饮食,积极的面对生活,学会自我减压。
生活习惯的调整
除了上述方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 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调节情绪。
- 合理饮食: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多吃清淡食物。
- 戒烟限酒:烟酒会刺激肝火,应尽量避免。
通过系统性的调理,暴躁脾气是可以得到有效改善的。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如果情况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