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新趋势:如何培养学生的观点采择能力?
学校德育新趋势:如何培养学生的观点采择能力?
近年来,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观点采择能力。通过模拟真实生活情境、鼓励参与社会实践和同伴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刻体验他人的内心情感和想法,从而促进谦让、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这种新的德育途径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还能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为什么重视观点采择能力?
在12月8日的“中国德育理论的时代建构”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深入探讨了新时代中国德育理论建构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指出,德育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而观点采择能力的培养,正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创新方向之一。
观点采择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从他人眼中看世界”或“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个人的道德发展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具备较强观点采择能力的人,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展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如谦让、分享、合作等。
如何培养观点采择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著名的“三山实验”发现,儿童在7岁前往往处于自我中心阶段,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塞尔曼进一步将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分为五个水平,从3岁到青春期逐步提升。
基于这些理论基础,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观点采择能力:
创设情境,模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孩子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体验不同角色的内心感受。例如,在处理同伴间的冲突时,可以让孩子们分别扮演冲突双方,感受彼此的情绪和需求。
引导反思,促进理解:当孩子遇到人际冲突时,引导他们思考:“如果你是对方,你会怎么想?”“对方为什么会这样反应?”通过持续的反思练习,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起换位思考的习惯。
利用故事,激发共鸣: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等方式,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通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孩子理解接纳和包容的重要性。
鼓励参与,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让他们在真实的社交环境中学习理解和尊重他人。例如,郑州市第九中学的“中教育”项目,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实践案例:德育创新的生动实践
河南省在德育创新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例如,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通过“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立德树人”项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相结合;新乡市卫滨区姜庄街小学则通过“读国学,诵经典”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这些创新实践表明,通过系统的设计和持续的努力,学生的观点采择能力确实能够得到显著提升。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道德成长,更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
结语:面向未来的德育创新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时代,培养学生的观点采择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通过不断创新德育方法,我们有望培养出更多具有同理心、责任感的未来公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