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朝的摄政王、辅政王还有议政王,哪个权力最大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朝的摄政王、辅政王还有议政王,哪个权力最大呢?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4416809_121165440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摄政王、辅政王和议政王是三个重要的政治角色。他们不仅在朝廷中拥有显赫的地位,更在某些时期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那么,这些看似相似的职位究竟有何区别?他们的权力又有多大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清朝的权力世界,探寻这些历史谜题的答案。

在观看清朝背景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摄政王这个称呼。一些不太了解历史的朋友会简单认为,摄政王就是有着皇室血统的藩王,但其实远非如此。在清朝几百年的历史中,共出现过两次摄政王,他们都是权势滔天的重要角色,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第一次设立摄政王是在清初,当时因为皇太极去世太过突然,没有留下关于继承人的有用信息,因此谁来继承大统就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当时,多尔衮与豪格二人都对皇位有图谋之心,甚至还有武争之意。眼看时局就要大乱,八旗中的有识之士提议拥立皇太极幼子福临登基,让位高权重的郑亲王和多尔衮为摄政王帮助小皇帝管理朝政。

面对这个提议,已有称帝之心的多尔衮本不情愿,但最终架不住郑亲王和八旗其他势力联合起来进行施压,最终只能按照这个提议进行。之后,二人一同出任摄政王。在这一时期,摄政王有着绝对的权力,尤其是多尔衮,因为小皇帝年幼,无法对他起到牵制作用,因此他不仅把持了朝政大纲,还与真正的皇帝无异,甚至连玉玺都掌握在他的手里。

第一次设立摄政王是在清初,第二次则是在清末。在宣统年间,宣统帝溥仪年幼,其父醇亲王载沣出任摄政王。他是当时皇室中少有的大义之人,光绪年间时,因与德国发生矛盾,他被委任为专使大臣远赴德国向德皇赔罪。但在德期间,他坚持大义,对德皇要求跪拜的无理要求置之不理,维护了清王朝的尊严。后来溥仪登基后,因其年幼,无法处理朝政,于是载沣出任摄政王代为管理。在清末最后几年中,他已经清廷成为了实际的统治者。

除了摄政王之外,在清朝历史上还出现过辅政王和议政王,这二者也是王朝的重臣,有着一般臣子无法企及的权力。

先来说议政王,早在清朝初建时就开始采用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这个制度要求选出四位权势最盛的大贝勒,共同担负起治理国政的责任,随着王朝事务逐渐繁重,议政王后来还发展到了八人。不同于帝王,他们只能决定一部分朝政大事,而且权力由八人共享。

再来说辅政王,辅政王类似于辅政大臣,也就是先帝去世后如果继位的少帝年幼,那么就安排一位极具威望的大臣做少帝的辅政大臣。如顺治帝去世时指派索尼,鳌拜等4人为辅政大臣,辅助少帝治理朝纲。不同的是,辅政大臣只能由大臣担任,辅政王由亲王担任,并且权力也大于辅政大臣。

总结来说,三种权臣都身份高贵,不同的是辅政王只有辅佐权,权力小于议政王和摄政王。议政王权力由多人共享,比不上大权独揽的摄政王。但因这三种制度赋予权臣过大权力,因此也有威胁皇权的风险,历史上也曾发生过这种事情,这或许也是对皇权的考验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