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中山路:一条承载千年记忆的闽南文化街
泉州中山路:一条承载千年记忆的闽南文化街
泉州中山路,这条被誉为“百年中山路,千年泉州史”的历史文化街区,全长2392米,贯穿古城南北,是泉州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作为我国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商业街,中山路不仅见证了泉州从盛唐至今的文脉、商脉,更承载着海外游子的乡愁记忆。
独特的建筑风格
中山路的骑楼建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许多南洋华侨回乡投资建设,带来了独特的南洋建筑风格。这些骑楼建筑既保留了闽南传统民居的特色,如红砖、窗花等元素,又融入了南洋式的建筑符号,如五脚基等,成为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
闽南地区多雨且夏季炎热,骑楼设计不仅美观,更兼具实用性。走在中山路上,抬头可见屋檐下整齐排列的“滴水兽”,这些精美的排水孔被设计成花鸟鱼虫等各种造型,展现了闽南建筑的匠心独运。
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山路两侧分布着众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从北端的威远楼到南端的晋江富美渡口,沿途可见基督教泉南堂、花桥慈济宫、泮宫等历史遗迹。其中,花桥慈济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是泉州重要的闽南文化地标。
中山路不仅是历史建筑的集中地,更是闽南文化的活态展示区。南音弹唱、提线木偶、变脸等非遗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承,蟳埔女簪花围等民俗风情吸引着游客驻足观赏。传统老字号店铺如源和堂、水门国仔、秉正堂等,至今仍在经营,为人们提供地道的闽南风味。
保护与创新并存
2018年,泉州启动了中山路保护提升工程,从建筑风貌、景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夜景照明四大方面进行综合整治修复提升。为了修旧如旧,采用了传统闽南建筑的10多项古老技艺,让老街焕发新生。
如今的中山路已成为集文化体验、休闲购物、艺术欣赏于一体的多元空间。侨批馆、蔡国强艺术馆、175号艺术空间等文化艺术新地标相继落成,为这条百年老街注入新的活力。
当夜幕降临,中山路的灯火渐次亮起,暖黄的灯光与现代霓虹交相辉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这条承载着泉州人记忆的老街,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共同见证它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