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夜宵摊食品安全引关注:卫生堪忧,监管存漏洞
丽水夜宵摊食品安全引关注:卫生堪忧,监管存漏洞
夜宵摊成食品安全隐患,丽水市民健康堪忧
近期,丽水市莲都区的夜宵摊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广泛关注。据丽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统计,今年7月以来,该院接诊的腹泻病人约20例,其中不少病例与食用流动宵夜摊食物有关。这些夜宵摊虽然给市民带来了便利,但也暴露出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卫生状况堪忧,食品安全风险重重
8月11日晚,记者在丽水绿苗渠路夜宵集中点进行调查,发现该处存在二三十家夜宵摊,以烧烤、炸串、煮串为主,已成为当地网红夜宵点。然而,这些摊点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记者观察到,多数摊主在操作过程中不佩戴口罩和手套,甚至在咳嗽时不避开正在烹饪的食物。有些摊主在收现金后直接接触食物,缺乏基本的卫生意识。更令人不安的是,当被问及是否有健康证、食品合格证时,多数摊主表示无法提供。
三大风险源,食品安全隐患重重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食所副所长陈江指出,类似流动餐饮摊点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经营环境卫生较差。这些摊点通常设在路边,容易受到灰尘、汽车尾气等污染,且多数没有防蚊防蝇设施。用水条件也不理想,餐具卫生难以保障。
二是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不足。部分摊主在处理食物时忽视个人卫生,不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
三是食品原料来源不明。一些摊贩为降低成本,使用来源不明的原材料,无法提供相关索证材料,甚至可能存在使用问题食材的情况。
监管困境:职责不清,执法难度大
目前,丽水市的流动餐饮摊贩监管存在明显漏洞。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摊贩的管理职责归属不明确,市场监管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部门都表示难以有效监管。
丽水市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处负责人表示,食品摊贩应当在指定区域和时间内经营,并对食品安全有明确要求。但由于多数流动摊贩没有固定营业场所,未办理工商许可证,因此归属于综合行政执法局管理。
然而,综合行政执法局也表示监管难度很大。该局综合协调处负责人坦言,执法人员缺乏食品安全专业知识,难以做出准确判断。目前,丽水对流动餐饮摊贩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只要不明显扰民,一般不予干涉。
政府积极应对,划定经营区域
为加强管理,丽水市已划定多个定点定时经营区域,包括白云街道的印象西城七字楼、凤起西城里和学院路西城固定疏导点、万象街道的丽南村区块、碧湖镇的堰头景区和高溪工业产业园等。划定区域内的食品摊贩由市场监管局发放摊贩登记证并开展食品安全监管。
同时,相关部门还要求夜宵摊贩签订噪音管理责任书,规范经营行为。然而,由于流动摊贩的流动性强,监管效果仍不理想。
消费者反馈:喜忧参半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丽水市民对夜宵摊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一些消费者对部分店铺的美食赞不绝口,如卤牛蛙、紫苏牛蛙等,认为性价比高、味道好。但也有消费者反映,部分夜宵摊存在食物未煮熟、口感不佳等问题,甚至因卫生状况差而放弃光顾。
结语:食品安全重于泰山
夜宵摊的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市民的身体健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虽然丽水市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加强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提高摊主的食品安全意识。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让市民吃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