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山地生态保护新策略:科技赋能绿色发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山地生态保护新策略:科技赋能绿色发展

引用
中国科学院
12
来源
1.
https://imde.cas.cn/kydt_2015/202411/t20241121_7444488.html
2.
https://regional.icimod.org/%E4%B8%AD%E5%9B%BD%E7%AE%80%E6%8A%A5/%E5%9B%BD%E9%99%85%E5%B1%B1%E5%9C%B0%E7%BB%BC%E5%90%88%E5%8F%91%E5%B1%95%E4%B8%AD%E5%BF%83%EF%BC%88icimod%EF%BC%89%E4%B8%AD%E5%9B%BD%E5%B9%B4%E5%BA%A6%E7%AE%80%E6%8A%A5%EF%BC%882024%E5%B9%B4%E7%AC%AC/
3.
http://www.landscape.cn/article/67647.html
4.
http://www.kgsnrc.cgs.gov.cn/nljs/kjcx/202307/t20230712_738654.html
5.
http://www.imde.ac.cn/kydt_2015/202208/t20220804_6496664.html
6.
https://www.gov.cn/yaowen/shipin/202404/content_6946988.htm
7.
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6/12/content_5518797.htm
8.
http://www.shanshui.org/information/5975/
9.
https://www.nesdc.org.cn/project/index?projectId=1204
10.
https://finance.sina.cn/2022-12-27/detail-imxycrtw7033238.d.html?from=wap
11.
https://www.ourchinastory.com/cn/7867/%E5%8D%81%E5%9B%9B%E4%BA%94%E7%BB%BF%E8%89%B2%E7%AF%87%EF%BD%9C%E5%BB%BA%E8%AE%BE%E2%80%9C%E7%BE%8E%E4%B8%BD%E4%B8%AD%E5%9B%BD%E2%80%9D%20%E7%94%9F%E6%80%81%E4%BF%9D%E8%82%B2%E8%AF%A5%E4%BB%8E%E5%93%AA%E4%BA%9B%E6%96%B9%E9%9D%A2%E7%9D%80%E6%89%8B%EF%BC%9F
12.
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6/14/content_5519296.htm

中国是世界山地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中国山地的生态保护力度,构建了以青藏高原、长江与黄河上游为骨干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这些措施不仅有效提升了水源涵养量、土壤保持量和固碳量,还显著降低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此外,通过一系列防灾减灾工程和技术的发展,山地灾害风险大幅降低,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山区绿色发展战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01

政策引领:构建生态保护新格局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这一规划明确了到2035年全国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的目标,提出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原则。规划重点布局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等7大重点区域,针对各区域的自然生态状况和主要生态问题,研究提出了主攻方向。

02

实践探索:生态修复项目成效显著

在政策引领下,各地积极探索生态修复新模式,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生态修复项目。

南昌鱼尾洲湿地公园项目位于南昌市一片面积55.6公顷、严重受污染的水产养殖塘,设计团队受古代沼泽地上耕作的垛田概念和阿兹特克简单的挖填技术、以及漂浮花园系统的启发,将倾倒在现场的粉煤灰回收利用,并与鱼塘塘基的泥土掺合,形成了许多小岛,以及一个可蓄滞100万立方米洪水的湖泊。项目中部的水上森林在每年的季风性汛期期间都会被淹没,形成的消落带景观为高密度的城区带来一片“野性”的沼泽湿地风貌。项目周边则利用了梯田人工湿地,过滤和净化了城市汇入的地表径流。建成后,公园化身成为城市中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庇护所,同时也是调蓄区域雨水的城市绿洲。

郑州黄河滩地公园是黄河郑州段生态保护核心示范区,也是郑州城区北部的城市后花园。场地因受到防洪政策、农业活动、村庄建设、生产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自然生态系统遭受到较大的破坏。设计团队通过科学识别黄河嫩滩、二滩和高滩的特征,落实分区、分类施策的三滩生态修复措施,突出黄河滩地原真性和自然特色,完善供给、调节、支持、文化全方位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引入沿黄慢行系统与休闲创意产业,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感知与休闲体验。

03

科技创新:为生态保护插上科技翅膀

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2023年7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联合多家单位申报的“西南山地生态地质演化与保护修复创新基地”获批立项建设。该基地以西南山地生态可持续发展紧迫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西南山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系统性、科学性为目标,针对我国西南山地生态地质领域“卡脖子”关键问题,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开展西南山地生态地质过程与机理、环境胁迫与演变、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3个方向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形成应用前沿理论和技术,促进理论指导实践、技术转化与落地,构建西南山地生态地质调查-观测-研发-应用的产学研协作创新体制,支撑西南山地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为国土空间保护修复提供地质科技力量。

成都山地所参建的“西南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与综合整治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也于2022年获批建设,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首个聚焦生态保护修复与土地综合整治领域的创新中心。该中心致力于研发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生态保护修复、西南地区国土综合整治等关键工程技术,构建“政-学-研-产-用”协同机制,推动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及应用示范。

04

成效显著:生态质量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我国已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累计完成修复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野生动植物保护也取得显著成效,大熊猫、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大幅增加,朱鹮、野生攀枝花苏铁等珍稀濒危物种数量稳中有升。

05

展望未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按照规划,到2035年,我国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18%以上,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将得到全面保护。国家公园体制将进一步完善,管护体系将更加健全。科技创新将持续为生态保护插上科技翅膀,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向纵深发展。

中国将继续推进山区绿色发展战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为全球生态保护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