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听歌当心"耳虫"来袭!最新研究揭示音乐与睡眠的双刃剑效应
睡前听歌当心"耳虫"来袭!最新研究揭示音乐与睡眠的双刃剑效应
一首歌在脑海中反复回响,挥之不去,这种现象被称为"耳虫"。最近的研究发现,这种看似无害的"耳虫"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尤其是对于习惯在睡前听音乐的年轻人来说。
"耳虫"如何影响睡眠?
贝勒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副教授Michael Scullin博士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耳虫"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睡前听音乐不仅不能帮助入睡,反而可能导致"耳虫"效应,影响睡眠质量。
研究调查了209名参与者,包括他们的睡眠质量、听音乐习惯以及"耳虫"出现的频率。结果显示,经历"耳虫"效应的人更难入睡,夜间醒来的次数更多,在浅睡眠阶段的时间也更长。与很少经历"耳虫"的人相比,每周一次或多次发生"耳虫"效应的人睡眠质量差的可能性是前者的6倍。
更令人惊讶的是,研究发现器乐比有歌词的音乐更容易引发"耳虫"效应,且影响更大。这可能是因为器乐缺乏语言的干扰,更容易在大脑中形成重复的旋律。
为什么年轻人更容易受影响?
研究发现,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容易受到"耳虫"的困扰。这可能与年轻人的大脑发育阶段有关。年轻人的大脑可塑性更强,对新信息的吸收和处理能力更快,这也意味着他们更容易被"耳虫"所影响。
此外,年轻人更倾向于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包括听音乐。这种习惯会进一步加剧"耳虫"效应,因为大脑在睡前接收到的刺激更容易在睡眠中持续存在。
如何摆脱"耳虫"的困扰?
Scullin博士建议,首先要适度听音乐,避免在睡前听音乐。如果已经被"耳虫"困扰,可以通过完全专注于一项任务来分散注意力。例如,做一些中等难度的脑力活动,如解字谜、玩数独游戏或阅读小说。
另外,睡前花5分钟写下第二天的待办事项,可以帮助放空大脑,减少"耳虫"的侵扰。避免在睡前参与需要大量脑力或体力的活动,也不要观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
音乐与睡眠:双刃剑效应
虽然研究表明"耳虫"会影响睡眠,但这并不意味着音乐对睡眠完全没有好处。对于老年人来说,听音乐可以显著改善睡眠质量。一项针对60-83岁老年人的研究发现,睡前听45分钟的轻音乐可以改善睡眠问题,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
关键在于如何正确使用音乐。对于容易受到"耳虫"影响的年轻人来说,应该避免在睡前听音乐,特别是在床上听音乐。如果需要使用音乐助眠,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白噪音或自然声音,如雨声、海浪声等,这些声音不容易形成"耳虫",同时也能帮助放松。
音乐对睡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它既可以是助眠的良方,也可能成为睡眠的障碍。了解"耳虫"现象,学会正确使用音乐,才能让音乐真正成为改善睡眠的工具,而不是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