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鸟2号”新发现:氨基酸与外星生命的秘密
“隼鸟2号”新发现:氨基酸与外星生命的秘密
2022年6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宣布了一项震惊科学界的发现:在“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带回的“龙宫”(Ryugu)小行星样本中,检测到了多达20多种氨基酸。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改写了人类对宇宙有机物分布的认知,更为地外生命研究开辟了新的篇章。
“隼鸟2号”:跨越3.4亿公里的科学使命
“隼鸟2号”探测器于2014年12月从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目标直指距离地球约3.4亿公里的小行星“龙宫”。这颗直径约900米的C型小行星,因其富含碳质而被认为是太阳系形成初期的“时间胶囊”,保留了46亿年前宇宙诞生时的原始信息。
经过3年半的漫长旅程,“隼鸟2号”于2018年6月抵达“龙宫”附近,并在随后的1年半时间里进行了多次着陆采样。2020年12月,装载着珍贵样本的回收舱成功返回地球,为科学家们带来了期待已久的“宇宙密码”。
氨基酸:生命起源的关键线索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而蛋白质则是生命活动的重要执行者。此次在“龙宫”样本中发现的氨基酸种类多达20余种,包括构成地球生命体蛋白质的丙氨酸,以及不构成蛋白质的异缬氨酸等。这一发现之所以引起轰动,是因为它首次证实了在地球以外的天体上存在构成生命的关键有机物。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氨基酸的特征与地球上的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显示,“龙宫”样本中的氨基酸左旋和右旋分子各占一半,而地球生命体的蛋白质则全部由左旋氨基酸构成。这种手性差异暗示着宇宙中的有机物与地球生命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演化路径。
从有机物到生命:漫长的演化之路
尽管在“龙宫”上发现了氨基酸,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找到了外星生命。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江徽指出,这些发现为寻找地外生命提供了新的线索,但要确定其与外星生命之间的联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从有机物到生命的演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生命起源需要经历三个主要阶段:有机小分子的形成、有机大分子的组装,以及多分子体系的形成。而氨基酸的发现,仅仅代表了这一漫长过程的第一步。
宇宙中的有机物:普遍还是偶然?
“隼鸟2号”的发现进一步支持了“宇宙中广泛存在有机物”的观点。早在1969年,澳大利亚默奇森陨石中就发现了70多种氨基酸,此后在其他陨石和彗星中也陆续检测到多种有机化合物。这些证据表明,有机物的形成可能是宇宙化学演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
NASA的科学家认为,这种化学反应从宇宙诞生后数十亿年就开始了,它们往往是在一团星云中的恒星出现之后,行星还未出现之前,星云中的碳元素就在宇宙辐射和恒星作用下开始形成多环芳烃,这是所有有机物形成的开始。多环芳烃实际上是一些碳元素环,以下是一些例子:
未来展望:寻找外星生命的征途
“隼鸟2号”的发现虽然没有直接证明外星生命的存,但它为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地球上的有机物可能是通过陨石从宇宙空间带来的。考虑到“龙宫”样本中的氨基酸特征不同于地球上的氨基酸,研究人员认为,今后科研界还应分析来自其他小行星的样本。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对“龙宫”样本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以期揭示更多关于太阳系起源和生命起源的奥秘。同时,各国的太空探测任务也在持续进行中,例如NASA的“奥西里斯-REx”探测器正在返回地球途中,预计将于2023年9月带回从小行星“贝努”采集的样本。这些任务将为人类探索宇宙起源和生命起源提供更多线索。
正如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江徽所言,这些发现为寻找地外生命提供了新的线索,未来还需要借助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深入探索。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而“隼鸟2号”的发现无疑为这一征程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