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的全方位治療
心房顫動的全方位治療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逐年上升。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心房颤动的症状、分类、危险因素以及各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同时,文章还将重点介绍烧灼术和冷冻消融等新型治疗方法,并引用最新的研究数据来支持这些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什么是心房颤动?
所谓的心律不整是多种病因的集合名词,包括:心跳不规则、心跳过快(每分钟大于100下)、心跳过慢(每分钟小于60下)。心臟可分為上半部(心房)及下半部(心室),正常工作时,心律由竇房結啟動,心房和心室順序一比一收縮及放鬆,正常心率每分鐘約60-100下。
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就是「心房顫動」(如:圖一),目前佔國內人口比例約1-2%,即23 - 46萬人,心房顫動發作時,心房會以近似顫抖的極快速度、無效收縮,心房每分鐘收縮約300至600下,心室會依傳導不同,依不規則速率收縮,測量脈搏通常會察覺跳得不規則。
图一、心房顫動
心房颤动的症状和分类
心房颤动的症状包括:心悸、胸悶、胸痛、虛弱、頭暈、呼吸困難等,依發作的頻率可以分為:
- 陣發性心房顫動:短暫、間歇發作。
- 持續性心房顫動持續發作7天以上。
- 永久性心房顫動:持續超過一年且藥物控制無效。
不論是何種心房顫動,引起中風的風險都一樣高,約是常人的5倍,亦可能引起心臟衰竭或全身性的血栓,心房顫動患者心血管相關死亡率是常人的2倍。高齡、高血壓、糖尿病、心衰竭、甲狀腺亢進、心瓣膜疾病等是心房顫動的危險因子。
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
心房颤动的治疗方式大致可分為藥物或非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
- 節律控制:壓制心房顫動,恢復正常心律,例如:臟得樂、脈泰克、心利正等。
- 心率控制:控制心室心跳速度,例如: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毛地黃等。
- 預防血栓:抗凝血劑,例如:普栓達、拜瑞妥、艾必克凝、里先安、可邁丁等。
非藥物治療
- 節律控制:使用燒灼術,包括電氣燒灼術(侵入性熱燒灼術)、冷融電燒(侵入性冷凍消融)及開心(切除或燒灼部分心房)。
- 心率控制:電氣燒灼術將房室竇阻斷後裝置心律調節器。
- 預防血栓:心耳封閉術:導管或手術封堵產生90%血栓的左心耳。
燒灼術
燒灼術通常用於使用藥物控制節律或心律仍有不適者,成功率約七成。最近CASTLE-AF研究更發現,燒灼術治療跟藥物比較可降低心衰竭病患47%死亡率,未來對心衰竭合併心房顫動的患者,燒灼術應更優先考慮。
電氣燒灼術
燒灼術傳統是使用電氣燒灼術,一點一點連接將左心房的四個肺靜脈周圍連成圓圈,阻絕肺靜脈不正常的放電(如:圖二),最大的缺點就是燒灼時間很長,一般都超過四小時,對病患和醫師都是不小的壓力。
圖二、電氣燒灼術
冷凍消融燒灼術
冷凍消融是利用充滿液態氧化氮(N2O)的氣球貼緊肺靜脈周圍(如:圖三),可快速阻絕肺靜脈不正常的放電,冷凍消融較傳統多點電燒高更有效率: 更快(一般小於2小時)、更完全隔絕肺靜脈、降低病患重複電燒及再住院率。
圖三、冷凍消融燒灼術
我們希望全方位積極有效地治療及教育心房顫動患者,以大幅降低心房顫動引起的併發症。
本文原文来自台湾长庚纪念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