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营养研究新突破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营养研究新突破
河南科技大学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持续领跑,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在营养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学科实力:厚积薄发的科研底蕴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始建于1988年,历经30余年积淀,已发展成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5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更是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系拥有国家级食品加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4项,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
创新突破:聚焦营养与安全的前沿研究
学校在营养研究方面持续发力,近期取得多项重要突破。2025年1月,学校举办青年博士论坛,特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张奇研究员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志刚教授,围绕粮油安全和营养健康开展学术交流。
张奇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粮油质量安全检测和预警控制理论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基金项目与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余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其在论坛上分享了关于“粮油黄曲霉毒素预警分子发掘与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保障粮油安全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刘志刚教授则聚焦于靶向肠脑健康的精准营养研究。作为陕西省精准营养与健康研究院院长,他主持了中国“脑计划”-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围绕孤独症、焦虑抑郁、阿尔兹海默症等脑健康问题开展膳食营养干预研究。其研究成果已在Cell Metabolism、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总引用超过5800次。
应用转化:科研成果助力产业升级
学校的科研成果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巨大价值。段续教授团队的《多应用场景下的食品高效优质组合干燥技术集成》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技术已在多个应用场景下实现产业化,新增利润突破1.3亿元。
在功能性食品资源利用方面,学校突破了牡丹加工利用关键技术,带动牡丹产业总产值达到240亿元。同时,开发的焙烤食品云计算智能安全控制系统已应用于全国3000多家门店,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河南科技大学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突破,不仅提升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更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健康的饮食选择。学校将继续瞄准食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我国食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