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教材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教材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引用
CSDN
7
来源
1.
https://blog.csdn.net/qq_43485804/article/details/135031174
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t20220425_621597.html
3.
https://www.sohu.com/a/484088860_120886047
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203/20/15221501_1058703930.shtml
5.
http://www.gd.gov.cn/zwgk/zdlyxxgkzl/jy/content/post_3116686.html
6.
http://epaper.sxjybk.com/jsb/20230514/html/content_20230514004001.htm
7.
http://book.newdu.com/m/view.php?aid=2216415

随着部编版语文新教材改革全面展开,如何在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的教学中落实新的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本篇内容将探讨在新教材背景下,教师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语文素养,打造高效课堂,真正实现高阶思维教育的理念。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教材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01

新教材改革的背景与挑战

2020年秋季起,全国普通高中开始使用新教材,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其中,选择性必修课程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的,学生需获得不少于42学分才能毕业。这一改革对教师的教学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教材改革改变了以往按照语文知识、能力系统进行设计的思路,转而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设计。课程目标以学生为本,把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作为课程的根本目标。

02

教学策略的转变

面对新教材改革,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教学策略:

  1. 教学理念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包括计算思维、创新思维、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项目式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章的深层含义。

  3. 评价方式的更新:从单一的考试评价转向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

03

具体教学策略建议

  1. 跨学科整合教学:结合历史、哲学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例如,在教授恩格斯的《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时,可以引入历史学科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2. 项目式学习:设计与课文相关的研究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例如,在教学《包身工》时,可以设计一个关于现代劳动权益保护的调研项目,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撰写研究报告。

  3. 批判性阅读: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例如,在教授《阿Q正传》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和社会批判意义。

  4. 个性化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路径。例如,在教学《屈原列传》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学习任务,如文学赏析、历史背景研究等。

04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教材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需要:

  1. 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创新教学设计。

  2. 提升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3. 关注学生发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4. 促进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05

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反思

  1.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结合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注重反馈与调整: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3. 教师自我反思: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教学方法。

新教材改革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创新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要求,培养出具有高阶思维能力的未来人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